孙锡良:生育政策,中央要有定力,反对重奖生育
最近一两年来,尤其是近几个月以来,“奖励生育”的调子高到与几十年前的计划生育呼声有得一比,有些人甚至发出“再不重视就要亡族灭种”的嚎叫。
真有那么急吗?真要那么疯狂地奖励生育吗?我似乎并没有看到这种讯号。
单从现象上看,我的生活圈中,夫妻决定连一个小孩都不要的还没有看到,上了年纪(女性40岁以上)决定再生二胎的很少,适龄妇女生二胎的较为普遍,每晚在小区散步,抱一个拖一个的家庭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标配。
那专家们为何说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想生二胎了呢?
也许是我的表面判断有误,也许是专家的数据有假,或者说这里面还掺杂着非常多的“经济考量”。总而言之,专家们突然高调地唱某支曲子,里面一定有文章。象梁建章这样的专家,动不动就开口奖励2万亿、6万亿,现在又提高到要每年奖励8万亿。这类专家,至少我不会把他当专家,也就是他关注人口的时间比别人长一点,写的文章多一点而已,他缺少作为一个专家应有的理性。
就中央而言,对突然暴涨的地方奖生计划不能漠视,也不能随意跟风,更不能仓促出台刺激政策,必须先做科学的调查,然后再做科学地规划划,制定科学的政策。
以下几个方面,中央必须要重点考虑:
第一、必须下决心搞一次最严格的人口普查。
专家讲中国人口下降得厉害,现实生育现象似乎并不支持这一判断。官方数据是否就真实准确呢?也未必。在各方数据都不能很权威地说服公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口普查。按普查时间安排,下一次普查时间应该是2020年。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提前启动普查,二是按普查法规划的时间普查。不管按期还是提前,我认为,在新的人口数据出来之前,一定不要把奖励生育作为全国性政策进行推广,这既不科学,也不公平。中央必须在“科学”与“舆论”之间定准位置。下一次人口普查应该强调一个“严”字,必须把普查信息与“国民待遇”挂钩。为什么那么多人非常在意在美国出生登记?因为这一登记,就意味着福利。中国能借鉴一下吗?
第二、刺激生育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
中国是人口大国,至少目前看不出人口危机的迹象,我不认为中国人口会象某些人讲的那样危机重重,无论放开二胎还是三胎,抑或直接放开生育限制,都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优先选项,绝没有到一步就提高到“奖励生育”的激进阶段。奖励生育,谁来奖?用谁的钱?是财政资金还是发债奖励?哪条法律和政策支持这一决定?任何公共资金都不允许用于局部人的奖励,要支出,必须先立法。某些地方政府权力太大,把公共资金看成是自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表面看是为刺激生育,实质恐怕是想借此刺激房地产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