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景:毛泽东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

2019-01-15 5530 0
作者: 张全景 王志刚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编者按】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志刚同志对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的专访《毛泽东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发表三年多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王志刚同志就毛泽东怎样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问题又多次对张全景同志进行了采访。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的时候,我们发表这篇再访,该系列访谈将不定期续发。

  毛泽东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

  是为人民服务(二)

  ——再访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

  【核心提示】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毛泽东的一大贡献。它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的特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见物见人见思想,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智慧和他们的未来,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密切地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全国胜利后党所处的执政地位,既为更好地服务人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能否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政权的纯洁性及其性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二、活出生命的高度

  王: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您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编写《史记》完稿后,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述说了自己受宫刑的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 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这就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嵌入进了人生观中。

  

  王:您是怎样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管你有认识还是无认识,人人都受这三观支配。三观的基本关系:从主次上说,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又决定价值观,世界观是宏观管总的;从表里上说,价值观是表象,人生观、世界观是内核,人生观是中观;从逻辑上说,价值观是基础,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于价值观的积累和变化,价值观是微观的,是规范行为的具体准则。在三观中,变化最多、最快的是价值观。价值观的量变到质变时,会导致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根本改变。价值观与人生观联系最紧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古以来,人就被怎么活得有价值、怎么死得有价值困扰着。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