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正常社会”没有公有制?(上)
(一)老生常谈
春节前夕,有位经济学教授给我发来一个问题,她说:
【——赵老师,有位大学同学(学理工科的国有企业从业者)发了一篇文章过来,提出以下问题和观点:“正常的人类社会哪有公有制。少量的社会服务性财产罢了。公有制的所有者是谁?经营者是谁?搞不好的。”
——我认为,他对公有制的认识和评价是有问题的。原始社会是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建立了公有制经济,未来共产主义也是公有制社会。人类现在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你怎么能断定“公有制社会不正常”呢?说“正常社会哪有公有制”,那么请问: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剥削压迫那么残酷,这些社会都是私有制,难道这些私有制社会是“正常社会”吗?
——“公有制的所有者是谁”?我认为是一个伪问题。公有制的所有者就应该是全体劳动人民。至于经营者,应该是人民委托的代理人,或者是民意的代表。
——“公有制没有具体所有者,肯定就搞不好”,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比如,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就搞得很成功。公有制“搞不好”不是因为什么“所有者缺位”,而是管理层面或具体操作层面存在问题。】
该教授的反驳,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其实,提问者的问题并不新鲜,可以说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虽然了无新意,某些人却乐此不疲,低水平重复着车轱辘话语。问题在于,别小看这类低水平重复的“老生常谈”。因为正是这些不断被人重复的“老生常谈”,塑造了很多人的认知逻辑。
为了支持那位教授的反驳,我接着上述话题,再给这类车轱辘的“老生常谈”上点眼药。既然上药,就得对症。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虽然提问者所提的问题关乎“正常社会”的标准,但就其思维方式来看,提问者似乎并不能“正常”地理解“正常社会”。为了能“正常”地理解“正常社会”,我打算从提问者的出发点开始,展开真实历史中的“正常社会”。
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一开始我不用马克思主义逻辑来解读“正常”,而要用真实的“历史”来解读“正常”呢?道理很简单:既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那么,即使提问者拒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他也不能拒绝真实的历史。大家说,对不对?
总之,我这里要讨论的“正常”,是按照文科男或理科男,以及工科男都能理解的“常识”展开的。至于这些常识与某些人极端仇视的马克思主义逻辑是否一致,我在文末讨论。
(二)历史悠久就是“正常社会”么?
或问:
【“上面那位提问者的出发点是什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