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枭龙惊天一击,彰显中国优势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中国的全面优势。”
01
—
在一个商业和互联网时代,一切似乎都可以成为商机和狂欢。
昨天,在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上空,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惊天一击,开“首杀”纪录,印军两架苏(俄)制战机坠毁,一名飞行员被俘。
消息传来,中国互联网一片欢腾,研发生产“枭龙”的中国成飞集团股票涨停,“枭龙”的生产线估计要昼夜不停地运行才能满足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
当然,中国是不会发战争财的。这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也不符合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出口的武器,主要是给了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国防力量的增强,遏制了霸权国家发动侵略的野心,所以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
02
—
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枭龙”的惊天一击,也再次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对印度的全面优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曾经是“万国牌”,完全依赖战场缴获和进口。今天,中国不仅能够生产自己需要的全部武器装备,出口装备也能够力压“有声有色的大国”一头!
真是换了人间!
“枭龙”是中国的出口型战机,中国空军自己并不装备。这当然也是符合各武器出口国的惯例——最好的武器总是作为杀手锏留给自己用,次好的才会出口。
相反,印度空军在实战中不仅拿不出自己国产的战机,进口战机也败在中国的出口型战机手下。
军事工业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集中表现。
这意味着,中印做为两个相邻的发生过战争的大国,在二十世纪中叶各自获得独立和解放时,起点相近(印度比中国的工业基础更好)、幅员和人口也有可比性、近代以来所经历的苦难也非常相似——这样两个国家,在经历了70余年的竞争之后,中国已全面胜出,印度瞠乎其后,在看得见的将来没有反超中国的希望。
03
—
中国胜出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是在土地革命中诞生的,并在建国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而印度则只是建立一个表面上非常“现代”的上层建筑,但在农村和基层,既没有进行社会革命,也没有进行文化革命,封建王公和地主阶级都完整地保留着。
对中国和印度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来说,土地革命的意义在于:只有进行土地革命,国家才有可能把农业的剩余用来发展工业,而不是被封建地主阶级毫无意义地消费掉,同时,获得了土地的农民,才有能力消费国产的工业品,为民族工业提供一个可以成长壮大的市场。
土地革命还会催生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彻底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使他们敢于并且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