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信马者”的试金石,试试如何?


赵磊:“信马者”的试金石,试试如何?

  

(一)心结

 

  对于用辩证唯物主义逻辑去解释人类社会的唯物史观,很多人,包括不少自诩“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就是不能接受。他们心中有一串解不开的心结:

  (1)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那么人类社会也就如同客观自然界一样,具有了历史“必然性”。

  (2)问题是,这种承认“必然性”的历史观是不是“决定论”(注1)?如果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那么,又如何解释历史“决定论”背后的“目的性”呢?

  (3)进而言之,如果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的话,那么,人们只有用人的主观“目的性”,才能解释历史的“决定论”。

  

(二)悖谬

 

  这个心结力图证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悖论:

  如果说,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决定论”的,那么,“决定论”的历史观就必定具有“目的性”。

  由于“目的”与“意志”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所以嘛,倘若认可“决定论”,那么就必须认可“目的论”;如果认可“目的论”,那么就必须认可“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者”从上述推理中创新出来的结论是:只有接受“非决定论”(过去称为“不可知论”,今天称为“不确定性”),马克思主义才能摆脱“唯心论”强制收编“决定论”的悖谬。

  为了把马克思从这个悖谬中拯救出来,从此以后,唯物史观改名换姓成了“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变成了历史“选择论”(注2)……。

  问题是,如果马克思的历史观是“非决定论”,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必然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道理很简单:

  一个“非决定论”的历史观,必然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历史观;一个“不确定”的历史观,又何来历史的“必然性”可言?

  如此一来,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岂不成了无稽之谈?

  

(三)“决定论”的本体

 

  其实,“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对历史“决定论”耿耿于怀,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把历史“决定论”等价于历史“目的论”了。

  我必须强调:虽然“目的论”(即,把历史看作是受某种主观意志支配的产物)一定是“决定论”,但“决定论”未必是“目的论”!

  因为,历史“决定论”既可以被解释为历史是“有目的性”的,也可以解释为历史是“自然而然”的。

  毋庸讳言,承认历史具有“必然性”,就必须承认历史“决定论”。但是,认可历史“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必须认可历史是有“目的性”的。换言之,人们既可以把历史的“必然性”解释为由某个意志支配的“有目的”的过程,也可以把历史“必然性”解释为是一个“没有目的”的自然过程。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