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叛国卖祖的“学术体系”,以苏州金砖为例

2025-04-12 2588 1
作者: 生民无疆 来源: 生民无疆

  事先申明,本文内容与deepseek的技术无关,因为deepseek 不过是基于现有的各学科的“学术体系”下“人工智能”工具。也就是说,不是deepseek有问题,而是一些“学术体系”除了大问题。

  久闻苏州金砖的大名,今日阅读明人《冬官纪事》,看到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维修乾清宫、坤宁宫等建筑时,专门派出郎中李愬到苏州负责组织烧制“金砖”,要求所有用于宫殿建筑的苏州金砖要“坚莹透熟、广狭中度”。明朝时的郎中,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高官。这样的高官前来,一方面说明朝廷重视,另方面证明这事儿很不简单。

  苏州金砖并非黄金制成的砖。自明代永乐年间起,苏州陆慕(今属苏州相城区)因土质细腻、黏性强,烧制的砖质地坚硬、制作考究、价值昂贵,成为皇家御用砖窑所在地,专供皇家建筑使用。金砖制作工序复杂,仅烧制过程就要以糠草、片柴、棵柴、松枝逐步升温,烧制130天,完成全部程序要一两年,因此民间有一两黄金一块砖之说,称之为金砖并不为过。当然,苏州金砖之得名,有多种说法,这里不细论。

图片

  今天看到这想到这,忽然突发奇想:为何不找 deepseek 聊聊苏州金砖呢?

  我们知道,deepseek 不过是对现行的知识成果的归纳整理利用而已,它给出一切结论都是基于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学术成果。那么,它会如何评价“苏州金砖”的意义呢?

  一.如果苏州金砖是古希腊的产品

  于是,我向deepseek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苏州金砖是古希腊的产品,你会如何评价它的象征意义?”

  它的答案是这样的:

  若将“苏州金砖”的工艺与象征意义置于古希腊文明的语境下,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性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可能被赋予与古希腊哲学、城邦制度、神话信仰密切相关的独特意义。以下是从古希腊视角展开的想象性重构与分析——

  1. 政治与神权的双重象征

  民主城邦的“公共性: 在古希腊,金砖若用于建造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等公共建筑,可能象征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耀与民主制度的物质化表达。每一块砖上刻有城邦名称或公民投票的符号,体现“共同建造”的民主精神,而非中国语境下的皇权专属。

  神谕与献祭: 金砖的烧制可能被解释为“向奥林匹斯众神献祭”的仪式——黏土取自德尔斐圣地的泥土,烧制过程伴随祭司的祷文,成品被视作神赐的“不朽之物”,用于铺设神庙地面,象征人与神的永恒契约。

  2. 哲学与自然的隐喻

  元素转化的哲思: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可能以金砖为案例,阐释“土、水、火、气”四元素的转化——泥土经火炼成金砖,体现宇宙秩序中“混沌到和谐”的过程,成为哲学辩论的实物象征。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