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细读《特赦1959》:黄维的形象


timg (93).jpg

  01

  —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用电视连续剧的方式再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国民党战犯进行成功的教育与改造,的确是最好的“献礼”创意,客观上也构成了对《800》一类意在挑衅的“献礼片”的一种回击,从更加广泛的意义说,这部电视剧也是对这些年来妖艳但又散发着恶臭的“民国范儿”们重新粉刷民国僵尸努力的一种回击。

  对国民党战犯进行成功改造,包括同时进行的对日本战犯,对伪满洲国战犯乃至末代皇帝溥仪进行的成功改造,无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领域的继续。新中国的成立,当然是一场极其辉煌的军事胜利的结果,但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则是政治胜利的结果。

  凭着高度的人民性,新中国在创造政治认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做为民国的“硬核”,国民党战犯通过在功德林的学习和改造,都抛弃了民国,认同了新中国,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02

  —

  成功改造战争罪犯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这么说,并不包含任何夸张的成分。

  不仅客观世界是可以改造的,人的主观世界也是可以改造的;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更要改造主观世界。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最终都要体现为人的进步——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最具华彩的篇章,也是改造战犯的基本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战争罪犯进行审判,只有新中国的做法最具有创造性,也最人道。

  新中国看到了战争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的重要不同在于前者更具有政治性,而这个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地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得到解决。因此,教育改造战争罪犯更有利于人类总结历史经验,也更有利于教育人民擦亮眼睛,防止出现新的侵略战争和反人民的国内战争。

  03

  —

  总的来看,《特赦1959》基本做到了尊重历史,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话说,就是“三观”比较正,这和《风筝》一类借歌颂“谍战精英”之名行控诉新中国之实的电视剧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但同时,我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也许是红色影视剧的传统中断时间太长了,《特赦1959》还不能说是一部精品电视剧,细节方面的瑕疵也非常明显。

  我们以至关重要的第一集为例来做一点分析。

  就对毛主席的表现来说,第一集出现了两个矛盾的方面。

  一方面,编导通过刚刚获得解放的北京市民兴高采烈地分发毛主席像的场面,表现了人民对人民领袖的热爱,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非常暖心的镜头。

  另一方面,当剧中第一次出现毛主席和周总理召见公安部长罗瑞卿询问战犯问题的场面时,毛主席却没有讲话,只有周总理和罗瑞卿在讲,似乎毛主席对如何处理战犯还有点心中无数,这就让观众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余下6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