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当代中国对美斗争的特点与意义
中美关系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面貌,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我们认为,现如今已经进入到全面战略斗争的历史阶段。
中美两国相隔万里,本来并没有什么矛盾与冲突,现如今之所以发生如此深刻的战略对抗,缘由于美国的国家扩张和中国的崛起发展。
一、中美战略矛盾的缘起及历史轨迹
在英国北美殖民地基础上独立起来的美国,开始首先在北美大陆扩张,为此他们同印第安人打仗,同墨西哥人打仗,同自己原来的祖宗英国人打仗。通过一系列的扩张战争,美国最终发展成为横跨大西洋太平洋幅员辽阔的新帝国。在此基础上,美国把它的国家霸权覆盖到整个美洲,宣称什么“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就是著名的“门罗主义”。这个时期的美国同大洋彼岸亚洲几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对那时的中国可谓充满向往,即便美国已经跻身成为殖民帝国行列中的一员,也参与了对中国侵略,但中美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在中国人民“打倒列强”的口号中,美国并不居主要地位,并非主要对象。相反,出于抗衡老牌帝国主义的需要,这个时期,美国的中国政策对中国人民而言还具有客观层面的积极意义,比如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的一些举措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人民,比如退还庚子赔款等,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中国人对此津津乐道。
但是,随着美国战略利益版图日益迫近中国,美国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介入也越来越深,中美之间的战略关联也越来越密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日矛盾上升成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部分,并且呈日益激化、激烈的趋势,这个时候,美国作为的新生帝国主义国家尽管同中国人民也有矛盾,但美国同日本的矛盾更大,日本成了美国在华和在远东战略利益的主要威胁者。一方面是中日矛盾激化,一方面是日美矛盾加深,二条线路发展演进的结果,是二战中中美两国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这时中美矛盾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在中国国民党那里是这样,在中国共产党这里也是这样。
中美两国的对抗矛盾的战略根源,起始于中国人民“站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带头大哥,发展成了全球霸权,其战略利益已经深深嵌刻到亚洲大陆。到这个时候,美国需要从战略上牢牢地控制和掌握中国,使中国从过去帝国主义的逐鹿场转变为美国的独家领地与私人花园,实现战略上独霸中国的目的。但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彻底地摧毁了美国的这一战略企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立了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在二战结束后第一次空前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主导下的世界霸权秩序与霸权体系。这当然为美国所不能允许,美国不能允许新中国在战略上真正“站起来”,不能允许共产主义浪潮在远东和亚洲形成“多米诺骨牌”,于是,中美矛盾就从利益矛盾发展上升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矛盾。朝鲜战争恰逢其时,以朝鲜战争为标志,美国下决心要将“站起来”的中国打趴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就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统一台湾。有台湾方面的政论曾说,西安事变是共产党的历史转折点,朝鲜战争成了溃逃台湾的蒋介石政权的历史转折点。中美两国因此发生激烈的对抗与冲突,双方在朝鲜半岛直接交手,开始真刀真枪的战场较量;在印度支那暗中交手,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真刀真枪的较量。在直接的对抗之外,双方间接的对抗不胜枚举。美国在战略上全面封锁和孤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