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伊朗的反击有勇有谋
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可能会遭遇到自己的“艰难时刻”,在遭遇这等“艰难时刻”的时候,也就等于是迎来空前的大考,并在答题的过程中折射出能力、智慧与水平。甚至可以说,没有经受过这样大考,就不能称之为成熟。
重要将领遭遇美国狙杀的伊朗显然就处在这样大考的煎熬当中。几天来,全世界的人都睁大眼睛看伊朗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反映。现在,伊朗的实质性的应对举措终于来了,那就是它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两个军事基地发动了一定规模的导弹打击,舆论媒体已经铺天盖地地予以报道。
对此应该做怎样的评价呢?
评价伊朗对美国的军事反击,注定因为立场不同而五花八门,但从不妨从以下三种视角说开去。
首先是伊朗方面的视角
站在伊朗方面看,伊朗国家与军队领袖级的人物被狙杀,这是对伊朗巨大的打击与羞辱,激起伊朗全国及海外盟友的空前怒火,由此,“报仇雪恨”几乎在一刹那间成了伊朗最大和压倒一切的政治课题,这是摆在伊朗全国和全民族面前最急迫的课题。如果在这个时候政府当局表现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一味地声嘶力竭对霸权痛批谴责,或者采取点不痛不痒的反制措施,则将被它的人民视为懦弱无能;更糟糕的是,如果这个时候统治者转过头来教训自己的老百姓说“攘外必先安内”、“落后就要挨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情”、“稳定压倒一切”等等,而对美国让步妥协,则将被它的人民看做是屈膝投降,公信力和政治威望将因此一落千丈。所以,伊朗必须迅速而有力地采取“报仇雪恨”的行动,非如此不足以凝心聚力、团结全国全民族,伊朗当局如果不能完成这个使命,则政治上难以过关,甚至有因此而走向破产的危险。
现在,伊朗军事力量直接发起还击,使用弹道导弹对美国在伊拉克两个基地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轰炸,把美国的军事基地炸得烈焰冲天、翻江倒海、一派狼藉,看起来煞是惊人,而伊朗方面则渲染说炸死了大批美国军人。这等“报仇雪恨”的力度与强度可谓空前,足以引发国内人民的欢呼与雀跃。这一军事攻击行动足以证明,伊朗当局有勇气、有力量,敢作敢为,敢于亮剑出手,敢于对美国军事基地下手,不是怂包无能之辈。这将让伊朗民众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解气和得到满足,由此就巧妙地应对与化解了最急迫的政治难题。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视角
从军事的角度看,伊朗此次对美国基地的军事打击尽管声势浩大,但远不能说是认真的作战,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战果。
其实,这两个靠近伊朗的美军基地对来自伊朗的打击早有准备,基本上已经走空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巴林、阿联酋、卡塔尔等地,这些地方糜集大量美军人员与装备。如果旨在实施一场导弹轰炸以求军事上沉重打击美国,伊朗应该集中火力对上述这些地方予以突袭才是。这并非伊朗无力而为,而是伊朗不想如此作为,因为如果伊朗遂行这样的军事行动,则意味着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美伊之间的战争就难以避免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