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微评(要学政治)
1、特朗普发表“和平讲话”:我们导弹很强大,但我们不一定要使用它。
评:有人说美国还是认怂了。我认为,没有认怂,老江湖特朗普,做了坏事以后再扮和平天使,他的讲话不只有和平,还有比“和平”更坏的制裁及后手,特朗普在给伊朗和国际社会台阶下,自己也正好借“退一步”获得好评。
世界市场及美国市场对“和平讲话”做了及时回应,这等于在表明,如果以后再有波澜,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态度就会由同情变成反感,也就怪不得我美国了。
昨天,不只有网友,还有同事,都认为伊朗已经下决心要打一场战争,都说我错了。我问何以见得?他们都以“伊朗已经发了几十颗导弹到美国军营”为证。
请大家再认真看看本人的“6点评论”和《国际关系的正义真空》,尤其是后文,我非常坚定地认为伊朗不会发动战争,只会象征性找回面子。特别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分析大事件,必须牢记政治。
什么叫政治?上层建筑呈现给百姓观看的形式与内容组合就是政治。
伊朗为什么要那样子发射导弹?我何以在看到伊朗发射导弹后还认定伊朗还是在讲政治?发射这么多导弹,没一颗打中美军,没有一颗打中弹药库和飞机,那是什么导弹?这样的精准度能打仗吗?显然不是嘛!你不打,无法向人民交待,打,又不能反弹回来打自己,这就是政治。
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认定哈梅内伊不想真打仗?
因为伊朗的政治太特殊,不只是政教合一,而且还是家族式统治,军权全在一家之手。这种特殊化的高度集权,表面看铁板一块,实质却未必如此,政府的空心化本身就暗含着内部的分化始终存在。我曾经在2017年创了一个概念叫“脆性崩裂”,看似无比坚固的钢铁政权,很可能因一个触点导致脆性崩裂,这个“触点”也许是你想到的,也许是你根本没有想到的。哈梅内伊有愤怒,但绝不会拿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城堡因一个人的牺牲去豪赌,除非是自己的子孙。
美国和伊朗的对抗是长期的,双方仍未达到全面战争的共同意愿。我一直在强调美伊战争临界点指标——伊朗核武化和美军重大伤亡(十年前我在书中就是这么认定的)。如果伊朗在核武道路上走向实事化,如果伊朗主动进攻导致美军重大伤亡,那战争就确定已经到来,这是大方向标。
2、乌克兰航空公司披露坠机事故细节:客机是新的,两天前才做过安全检查。
评:飞机在伊朗德黑兰坠毁,又正值美伊交恶期,对美伊双方都持有怀疑是必然的。在真相未公开之前,本人无任何可能性推定。说是美国控制的事故,说伊朗导弹打中了飞机,都是习惯性思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