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清初奇人、军火工程师戴梓的悲剧

2020-01-23 5786 1
作者: 何新 来源: 草根网

  【戴梓简历】

  戴梓1649~1726) ,清代火器制造家,工程师。字文开,号耕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父亲戴苍,字葭湄,画家,以擅画竹知名。

  戴梓有家学,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有手艺,精于兵器制造,但是博学多才而无功名。其平生最重要的成就在军事火器研制方面,曾为清朝研制成功多种先进枪炮,为清初著名的武器专家。

  后为西方派到中国卧底的耶稣会士南怀仁及陈宏勋所诬告陷害,被革职放逐关东。多年后被赦,于铁岭病逝,年七十八岁。

  著作有《治河十策》及诗文集《耕烟草堂诗钞》等。

  【发明“子母炮”——榴弹炮】

  清康熙十三年(1674),康亲王杰书奉命赴浙闽征耿精忠。闻知戴梓才名,礼聘其以布衣之士从军。

  据《清史稿》,戴梓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法”。因其有功,擢为监军道台。(史料可参光绪十六年李恒《国朝耆献类证初编》)

  康熙十九年,康亲王班师回朝,引荐戴梓。康熙帝召见戴梓,重其才具,授翰林院侍讲官职,入南书房。因戴梓通音律,命他参加纂修《律吕正义》。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遣使来华。在荷兰使节的礼品中,有“蟠肠鸟枪”。奉康熙之命,戴梓很快就仿造了10支,并由康熙回赠荷兰来使,令使者震惊。

  当时比利时人南怀仁主持钦天监(天文台)。他曾向康熙鼓吹欧洲有“冲天炮”(又称“子母炮”,即榴弹炮)。康熙拨款令其试制,但多时无果。

  康熙二十六年,戴梓请命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八天即造成。炮长二尺一寸(约 0.672米),重约300斤(约180千克),便于携带。铸造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30斤,内装“子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清朝文献通考·兵十六》)

  康熙帝观看试验后,十分高兴,赐名此炮为“威远将军”,并命人把戴梓职名镌刻于炮身上,以彰其绩。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战斗中,“以三炮堕其营”,而获胜。

  【发明“连珠火铳”,即机关枪】

  火铳即火枪,宋朝时发明,宋、元、明时代均已装备军队为火器队。元代蒙古西征西亚欧洲,曾经有炮队发挥威力。后来东方的火枪技术为意大利、葡萄牙、尼德兰(荷兰比利时)人所学并改进。

  明末,努尔哈赤的清军即曾经请欧洲技师指导研制“红夷大炮”等军火。来华之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臣均曾经参与明清的制造枪炮活动。

  戴梓的发明是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八发子弹的“连珠火铳”。据记载,铳背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弹丸乃尽,始需重贮”。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