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马克思为什么不会走远?如何打赢对美舆论战?


  【1】

  中国很多人对马克思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名字,陌生的是他创建的理论。

  有句话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理的距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人跟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距离真的是很远。

  当资本越来越无处不在,它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时,资本家的励志学与成功学,摆在书店的醒目位置,出现在我们经常浏览的信息平台。

  资本的角色越重要,资本的话语权越大,在它能够控制的舆论平台和能够渗透影响的教育平台,对马克思的排斥就越强。资本力量希望中国人多听马云的话,少听马克思的话。希望中国人多看哈耶克之类庸俗经济学家的书,少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国很多人与马克思之间的距离,资本话语权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以至于很多人并未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著作,就相信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结论。

  这些人不再相信资本会剥削劳动者的事实,而相信了是老板养着员工、资本家养着劳动者的“事实”。

  劳动者具备这种认识正是资本所需要的,这些认识其实也是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植入到劳动者的头脑中的,以至于很多人对含有马克思名字的文章就内心自然的产生排斥,宁可把马云当作自己的心灵导师。

  信马克思的远远少于信马云的,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个挺可悲也挺讽刺的事。

  我们也不是要否定马云个人,马云也不过是代表一种生产关系,但要看清马云,离开马克思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比如,马云为什么说996是福报,只有用马克思的理论才能最清晰地看到原因。

  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帮我们透过社会的现象层面看到深层次问题和原因的放大镜和显微镜。马克思的著作其实比那些西方经济学的经典通俗多了,前者是想方设法的要让人看懂,后者是千方百计的不让人看明白。

  【2】

  

  无论资本怎么排斥马克思,但只要资本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就会存在。不管我们内心曾经多么排斥过马克思这三个字,但当资本一次次教育我们人生时,还是会发现,最懂资本的还是马克思。要看懂资本,还是离不开马克思。

  当你觉得资本让你觉得受到委屈,感到压力时,你还得回到马克思那里,去找答案。

  这一点,对于选择在5月5日这一天发起“断更”行动的网文作者来说,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昨天,也就是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2周年,就在这一天,中国的网络作者发起“五五断更节”。

  他们发起这项运动,是因为他们人恩威某些资本网络平台与写作者之间的合同条款对作者显失公平,体现了资本的霸凌主义。这个事情的详情在此不详述,但这些作者去马克思那里寻找依据和答案,是找对了方向。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别说输出思想了,我们国家现在反而被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输入的一塌糊涂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