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再做中美“共同利益”的“大蛋糕”
疫情危机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多挑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如何继续做大“中美共同利益蛋糕”。
不能不承认,做大“中美共同利益蛋糕”一直都是一些中国人所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疫情危机之后,这还将成为他们谋划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量。他们继续做好这块“蛋糕”的意愿不会受到削弱,相反将变得更加迫切、更加强烈。对这些人而言,全部的问题在于,今后具体将怎样去做。
要猜测这个问题,首先得把中美此前“共同利益蛋糕”具体地描述一下。
“中美共同利益蛋糕”学说是当代中国国际关系领域一些“专家”、“学者”空前伟大的理论建树和十分惊人的战略发明。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这个“共同利益”譬如一块蛋糕,由中美两国来共同分享。因此,这个“中美共同利益蛋糕”既是中美两国深化战略互信、加强战略合作的具体成果,也是两国实现“共赢”的平台和依托。如果非要说出来这块“蛋糕”作料成分,笔者猜测,大概有1万多亿美元的国债,几万亿的贸易额,以及中美之间各种密切的经贸、金融、个人身家性命联系,等等。
按照这些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们的解释,过去几十年来,这块“蛋糕”一直都在持续做大的过程中。但具体怎么分“蛋糕”,则大都语焉不详。更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未见到美国方面对这块“蛋糕”相关的学术阐释和理论包装。
这么多年做“蛋糕”、分“蛋糕”,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是,美国虽然吃了这么多年“中美共同利益”这块“蛋糕”,但显然既没有把美国喂饱,更没有让美国吃好。
美国没有被喂饱的标志,是美国特朗普当局表现出强烈饥不可耐、饥肠辘辘的样子,并且还同中国打起了贸易战,要通过对中国的贸易霸凌来进一步满足它的胃口;
美国没有吃好的标志,是美国现如今还对中国患上了空前严重的战略“焦虑症”。当然,患上战略“焦虑症”不一定就是没吃好造成的,但“中美共同利益”这块“蛋糕”并没让美国吃好吃舒服,肯定是战略“焦虑症”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吃好吃饱了就不会有什么“焦虑”的事情出现,这应该属于基本的常识。
正因为这样,所以,针对当前中美关系急剧下滑特别是在疫情危机中更摇摇欲坠的严酷现实,一些中国人痛感以前的“蛋糕”做的不够大、不够好吃,因此就更增强了继续做大做好“中美共同利益的蛋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今后具体办法、手段与途径可能如下:
一是在疫情危机下无条件支援美国
疫情危机之下中美关系呈现这样一种面貌:美国当局一边在危机中挣扎,一边借疫情攻击中国,力图将危机更多地转嫁到中国头上,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同中国算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