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投降派都有什么“理论”?

2021-03-19 12155 14
作者: 刘梦龙 来源: 新潮沉思录

  不久前和朋友聊到了三国,其中一个历史人物很有趣,谯周。在三国里,谯周是以劝人投降著名的,人称世修降表谯家。而这就难免要提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类人,投降派。他们千年不绝,一如既往的祸国殃民,而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理论实践的,今天不妨来聊聊他们的那套东西。

  要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类似投降派式的人物,商周文献太少,大概要从六国算起。被秦国腐蚀收买的六国高层很多,比如断送了赵国的郭开,和张仪一个鼻孔出气的楚国令尹子兰,带头投降的齐相后胜。面对强势的秦国,六国分则弱,和则强,无论是三晋能团结,还是齐楚能协调,都有希望战胜秦国,结果在战和间摇摆,最后会失败,是少不了内部投降派的功劳的。后人评价这段历史是颇为沉痛的,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不过六国的投降派们没留下什么皇皇巨著,这个时期最有代表的一套投降派理论,其实来自张仪。张仪是秦国的说客,当然谈不上投降派,不过《战国策》保留了他说服六国事秦的一些言论(未必真是他本人说的),大体反应当时战国辩士的套路。

  张仪说服六国事秦大致是这么一个套路:

  第一,强调秦国的强大,是不可战胜的。秦之强,六国当然深有体会,但六国也多次战胜过秦国,联军甚至打进过函谷关,秦远非是不可战胜的。而力战而败和不战而降,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坚决抵抗的话,即使是独强的秦国也是吃不消的。但六国是一个彼此提防竞争的关系,谁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给对手创造机会,而历代投降派都善于在这点上做文章。

  著名如北宋末年的“六如给事”李邺鼓吹金兵““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和“四尽中书”王孝迪宣称如果不能满足金兵的条件,汴京城就会生灵涂炭,届时“男子杀尽,妇女掳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大清的“宁与友邦,不予家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抗战前最担心的不就是抗日影响剿共吗?

  第二,强调其他国家已经准备投秦,再不投降就晚了,就要被人卖了,这是在分化六国的团结。紧接着强调事秦的好处,虽然要割地赔款,但可以给秦国当狗腿子,从其他国家身上得到补偿,这是为了加剧六国间的互相消耗。

  这种分而治之,使受害者还要争先恐后的手段,小到今天的资本家靠这个分化员工,大如抗战时的各路汉奸政权,彼此争宠,可谓长盛不衰。直到当代的国际上,后发国家面对西方强国时还很常见,甚至不乏争做走狗不得,倒贴求心安的情形。典型就如东南某岛与乌克兰之辈,真自带干粮加自掘坟墓,比主子都积极。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