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为什么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很慢


  上文介绍,文革时期,美国物价飞涨,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的西方盟国都不愿接受美元,在对外贸易中排除使用美元结算,相反,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接受人民币,其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很稳定,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很快,仅仅五年时间,就让中国对外贸易大部分用人民币结算。如今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缓慢,已经十余年了,仍然仅占我国对外贸易的13.8%,其根本原因,不仅与错误的推进方法有关,而且与我国物价管理工作有关。

  我国央行法规定,央行的唯一施政目标是稳定国内物价,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自1995年央行法公布后的20年时间,央行一直依据外汇储备发钞,在这种货币发行模式下,发行的人民币都拿去换西方货币,由于西方国家从不储备人民币,实际是国内企业出口物资到西方,获得西方货币,卖给央行,央行印钞购买外汇,让增发人民币进入市场,从而实行货币增发。等于国内市场上商品减少了,央行反而增发人民币,从而在两方面促进物价上涨。

  如今央行推动的低人民币汇率和藏汇于民政策,仍然推动西方印钞低价买走大量中国物资,让我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减少,矿产资源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涨,从而年年都推动物价逐渐上涨,还常常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例如,2011年和去年都出现很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加上限制国内收入和消费,净出口如果被国内技术进步和限制收入和消费等因素所抵消,也能保持物价上涨不致过快。

  央行显然没有遵照央行法施政,而是完全违背央行法,严重违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的要求,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发行和管理人民币方式,显然不利人民币稳定,从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

  相反,央行一大功绩,就是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物价长期稳定。虽然美国号称是最正宗完美的实施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上从未实现长期的物价稳定,不是通货膨胀,就是通货紧缩,很少能保持连续5年的稳定(参见威廉格雷德著《美联储》,2013年中文版 680页),然而,自1995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已经很少生产工业消费品了,公认的产业空心化,却实现了长达20余年的物价稳定。无论是2008年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还是2020年美国因新冠疫情,第二季度经济下滑35%以上,股市在8个交易日连续出现4次熔断,央行印钞3万多亿美元,使基础货币增加几乎100%,都不能动摇美国物价。其根源就是央行积极为美国经济保驾护航。

  按照央行专家周其仁教授的介绍,就是央行印钞高价被动购买美元。从而让美国人增印美元,就可以获得更多人民币,从而低价购买中国产品,也使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价格被人为抬高,从而减少从美国进口物资,美国物价自然就很稳定了。在1995-2014年长达20年期间,央行一直如此操作,是货币兑换市场最大的交易者。本人曾估算,因低价贱卖给美国免费供应的物资高达20万亿美元以上,给整个西方高达30万亿美元以上。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