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评4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又下降了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附1),4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为1.95%,相比3月份的2.49%下降0.54%,支付金额比3月份减少30.49%,排名也由世界第五降至第六。如果除去欧元区内的支付,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仅为1.21%,排名世界第七位。

  早在30年前,主流经济金融界就制定了金融改革目标,首先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包括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可兑换,主流经济金融界认为,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按照央行前行长周小川的介绍[1],1993年下半年决定改革第一步是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到1996年12月我国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也就是公认的,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第二步改革是实现资本项人民币可兑换,就问题重重了。首先是没有公认的标准,西方盟国内部,也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有个《资本流通自由化通则》[2],但其实际要求不是强制的,是各国自行决定自由化的程度。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推进资本项开放,又叫资本项人民币可兑换时,公开承认,没有公认的标准[3]。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试图将资本项可兑换纳入到协定中,成为强制条款[4]。但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根源之一,就是这些国家实施了广泛的资本项货币可兑换,给这些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按照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公开的说法,就是使马经济倒退20年。这使得西方推动的这项改革无疾而终,西方推销的资本项完全自由兑换也就不再流行了[5]。但中国的资本项可兑换改革仍然在不断推进,2012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际证监会组织第37届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演讲[6],介绍中国资本项目中,事实上可兑换的有16个子项,基本可兑换的有17个子项,部分可兑换的有7个子项,没有完全不可兑换的项目。

  虽然美国从不对中国开放货币主权,包括实施经常项目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可兑换,例如,美国境内的银行从不开展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从实际来看,美国在美元与人民币兑换方面就没有任何承诺,人民币美元之间的兑换,完全是中国政府承诺并负责实际兑换的,但美国却不太认可,尤其是资本项可兑换。更大的问题是,我国主流经济界却十分信服美国的断言,经常在我国主流媒体上宣传,人民币不可兑换,要学美国和西方,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如果中国真的学美国,不让银行去兑换人民币与美元,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就真的不可兑换了,中美贸易恐怕就会中断了。不管怎么说,美帝的断言,让我国主流经济界自信不起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就一再延缓了。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