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从苏联五位诺贝尔文学获奖者看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全文)
【斯大林成为今天俄罗斯人民倍加怀念的一代伟人】
伴随着一场史上罕见的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的肆虐,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显得空前激烈。
在国内思想文化界的舆论交锋中,总有人谈到前苏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位作者。比如,有人曾经公开在文章中用教训的口吻,批评对写武汉日记人不满的作者时,说你读过索尔仁尼琴吗?你知道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叫索尔仁尼琴吗?那口气,你若是没有读过索尔仁尼琴的著作,你不知道有这个人,你连跟人谈话的资格都不具备。因为你太浅薄,这显然是在拿日记作者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相比。这确实有点太滑稽了。不论哪一个方面,这都不是一个级别一个档次的比较。另外还有一种观点,当写日记的人面对整个社会排山倒海似的群众批评时,不是主动向大众检讨自身的错误,而是公开挑战说,我在美国出版一本日记,难道还能塌了天不成,还能给国家给社会造成多大危害?说对了,你不仅给国家造成危害,而且简直是在祸害整个国家和社会。
舆论界,也同时常常听到另一种不和谐的声音,说那些写日记的人,不就是写点文章吗?连这点自由都不行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必把这个当回事。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是为数不少。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一些明显有悖党中央的政策和决策,明显与抗疫大局完全不符,明显对党的领袖和党的领导冷嘲热讽的言论和文章便得以在市场畅通,有些不仅如此,而是明显在与国际上敌对势力密切配合的言论,也能堂而皇之地登上舆论场。应该说,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十分危险的,对于抗疫大局完全是破坏性的。
一些以文人学者作家名义写的文章作品,到底能否影响国家政治安全?我想就成为热点话题的前苏联四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者谈起,由此看文艺与国家政治之间是怎样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我可以十分明确地表明我的政治态度,我认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里,还是从毛泽东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为代表的经典论述里,或者近几年来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里,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即文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来说,决非至于娱乐,它甚至直接关乎国家安危。这个观点,也是我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前鉴不远,前苏联用亡党亡国的教训,已经给我们上了非常现实的一课。这并非危言耸听。
那么,我们就从前苏联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四位作家的历史,来看这几位作家对整个苏联意识形态包括最后苏联亡党亡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来谈谈文艺与政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一段载于历史史册的文坛往事,但对于前苏联和前苏联人民,它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根本不愿谈及的历史伤痛。而且这段历史,与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