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一道高科技新冷战大幕正徐徐落下?
在孟晚舟回国之后,有人开始乐观起来,认为中美之间即将进入一种关系缓和的状态,中美将开始通过谈判解决分歧,重新回到某种战略缓和与战略合作状态。我以为这只是一种幻觉,中美关系已经走得太远,早已经回不到过去,即使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那也是美国所希望到达的时间点,而不是中国所希望到达的时间点。
有一个事件大家都很少关注。9月29至30日,美国和欧盟在美国的匹兹堡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首次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即TTC会议,这个委员会是今年5月拜登访问欧盟时成立的,从这次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会议,因为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和欧盟已经在针对中国建立一个贸易和技术联盟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这次会议上,美商务部长雷蒙多称“要求放慢中国的科技进步”。虽然欧盟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欧洲大国法国和德国的意思,但即使是欧洲大国在行动方面也会受到欧盟的制约,比如法德都希望中欧投资协定能够早日通过,但欧盟却使这一协定变成了一地鸡毛。
首次TTC会议特别强调协调解决全球关键技术、经济与贸易问题,深化跨大西洋经贸关系,并以共同民主价值观制定政策。这次会议在五个方面取得共识,一是通过投资审查制度应对国家安全风险,辅之以适当的执行机制,并遵循非歧视、透明度、可预测、比例原则及负责任原则。二是确定出口管制合作的共同原则及领域,确保实施相关措施对双方出口商的公平与透明。三是合作开发并实施兼具创新性、可信性、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人工智能系统。四是双方致力于建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再平衡伙伴关系,尊重并增强各自的供给安全及各自的设计生产能力,着重但并不限于前沿技术的半导体。这种伙伴关系应是平衡的,对双方具有同等利益。五是密切合作应对非市场、扭曲贸易的政策和做法,提高各自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探索应对在第三国的负面影响。会议还确定在TTC下设十个工作组:技术标准、气候和清洁技术、安全供应链、信息和通信技术和服务安全性和竞争力、数据治理和技术平台、滥用技术威胁安全和人权、出口管制、投资筛选、促进中小企业获取和使用数字工具、全球贸易挑战。另外还有四个附件分别涉及投资审查、出口管控合作、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供应链。
声明中没有提及中国,但每个条款所针对的无疑都是中国。比如下面这段话:“继续保护我们的企业、消费者和员工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伤害,特别是那些破坏世界贸易体系的非市场经济体的行为。”美欧直到现在都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国家,因此声明特别强调“那些破坏世界贸易体系的非市场经济体的行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称,“当我们共同努力时,我们将具备独特的能力来制定规范、标准和规则。这些规范、标准和规则将指导技术的应用方式;科技几乎影响着所有公民的日常生活。我们有能力制定标准。”美国和欧盟依然想的是要掌控科学与技术的标准,通过标准去压制和压榨广大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