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资本操控媒体导致反智主义盛行
近年来,资本无序扩张在各领域均表现突出,文化领域同样出现乱象。当前,在中央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重要目标,并加大规范文化市场的背景下,梳理和总结资本无序倡导的价值体系,以及资本控制媒体的危害性,显得尤为必要。
资本倡导的价值观带有反智主义倾向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资本力量日趋成为跨国界流动的隐形帝国。西方国家原本就是垄断资本控制一切,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兴起了一批跨国流动的资本力量,其自身利益与西方垄断资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垄断资本操控的文化渗透具有明显的反智主义倾向。这是因为,资本力量的统治是一种代表极少数人的非正义统治,它的本质是一种“做得说不得”的政治秘密。资本力量竭力传播各种反智主义的政治理论和社会价值观。
在社会科学领域,代表资本的意识形态刻意回避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论,竭力用全民性或个体性内容取而代之。只要不谈阶级问题,不谈剥削问题,其他任何问题都可以谈,如女权、环保、人权、种族歧视等。其目的只有一个:避免民众将矛头对准资本。在政治学领域,所谓科学主义(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兴起,实质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明目张胆地将政治学“去价值化”和“去问题意识化”,使本来应该研究人类社会头等大事的政治学变成聚焦于计量方法之类的次要问题。在经济学领域,则是为资本辩护的庸俗经济学流行。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事人的观念,教条化地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
由于回避实质问题,资产阶级的社科理论普遍很重“包装”,表面花里胡哨,实则囊中空空,理论水平低不说,还很道貌岸然。例如,资本力量竭力鼓吹消费主义观念,这不仅直接影响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还淡化了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在消费主义主导下,人们沉迷于物质享受,而物质享受又取决于收入水平,收入增加可以在劳资合作体制内实现,因而无需诉诸社会主义革命。
概括地说,资本操控的意识形态,其所要灌输的东西,乃是“四位一体”的意识形态体系: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以无政府主义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政治,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大众文化。资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本无拘无束的游荡,因此其首要目标就是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神话市场力量等。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历来是资本的天敌,资本控制的意识形态始终将国家作为攻击对象。
在各种反智主义观念中,迷惑性最大、危害性最强的就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理论上说,个人主义凸显共同体中个体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相比于封建社会的依附性社会关系,无疑有其历史进步性。然而,个人主义本体论的缺陷显而易见,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