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以历史的视角,为东航空难痛惜
1
1956年5月,毛主席坐飞机去广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席第一次坐飞机。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第一任专机团团长胡萍说,原本考虑让毛主席乘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但毛主席不同意。
“我们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要坐外国人的飞机?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我一定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原来,主席是在以自己的行动支持年轻的中国空军。
刘亚楼对胡萍说:“相信你们有能力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胡萍说:“我们保证安全、圆满地完成任务,飞出中国空军的志气来。”
胡萍是山东乳山人,1937年在老家参加革命时才14岁,全家都是革命者,大哥、二哥是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家里是共产党的联络点,少年时期的胡萍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四处送情报。
为躲避国民党追捕,小小年纪的胡萍曾不得不离开家,成了一位革命者。因工作努力,他17岁时入了党,担任区委书记。以后又参加解放军,成为一名团级干部。
解放军空军成立后,飞行干部奇缺,刘亚楼向中央军委建议从陆军抽调一批优秀的营、团级干部到空军航校学飞行。胡萍读过高小,在那时就算“大”知识分子,于是被选送到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学飞行。
1952年5月被分配到北京西郊机场,担任空军专机团(独三团)第一任团长,以后又担任专机师第一任师长。
从1954年起,胡萍就多次为领导人飞过专机。此后作为机长开辟了非洲航线,送恩来同志等出国访问。
胡萍还为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领导人飞过国内航线。不管是自己驾机,还是指挥专机,从思想、技术、组织及地面保障,都做到了万无一失。
所以毛主席第一次坐专机,驾驶任务非胡萍莫属。
专机飞行员的职业特点,就是心理稳定、目标明确,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为准备毛泽东的专机,独三团挑选了最好的飞机。1956年的时候,最好的飞机是苏联的里-2。
里-2是小飞机,只能载十几位乘客。毛主席坐的主机是8025号,机长胡萍。
还有一架里-2作为副机,机长时念堂,任务是一旦主机故障,就让主席坐副机。同时副机载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先飞,为主机开道,提供气象与航行资料。
1956年4月30日,负责毛泽东警卫工作的东兴同志专程到机场检查专机的准备情况。因为主席喜欢睡硬床,他要求把飞机上临时安放的软垫换成大一点的棕垫。
后来,又因为棕垫装不上飞机,机场的修理厂连夜加工木板床,为毛主席布置好了一个简易卧室。
不过这件事倒也并没有讨得主席的欢喜,觉得有点浪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