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教授反驳: 说农民穷是因为懒, 这是赤裸裸的谎言
【导读】“懒惰和贫困是难兄难弟”、“镰刀挂上壁,家里没有吃”。长期以来,贫困更多地被视为个人的失败。一个定见是:穷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懒惰,缺乏内生动力。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扶贫经历指出:所谓的“贫困个体责任和贫困文化论”,忽视了制度和结构在财富、资产、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贫困的决定性影响。从某种角度讲,“贫困是因为懒惰”是一个谎言,很多人的贫困其实早已深深地嵌入到制度结构里。正因为如此,过去多年的中国扶贫行动,试图从根子上解决贫困问题。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思考:贫困的元问题究竟是什么?
作者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人的现代化理性不足。人类社会有两大驱动力量:一是自我利益扩张的力量,二是群体间相互分析的力量。处于前现代的人,往往缺乏第一股力量,难以实现对新事物的快速学习和对产业的资本积累。对于那些依然处于传统之中、不太具备现代性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的穷人”,扶贫要从“心”开始,需要一点点改变人的理念,而不能盲目冒进,也不可绝望懈怠。
本文转自“南都观察家”,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贫困是因为懒惰吗?
有一次,在我扶贫的河边村里,一个北京来的朋友看到村里很多公共空间的脏乱差,随口说了句,“他们穷还是因为懒啊!”我笑了笑,说:“我在北京看到很多至少是中产阶层集中居住的家属楼,楼道也是脏乱差,你说他们也很懒吗?”
一说到村里的工作,很多人都会说“要发动农民一起干,这是他们的事”。我刚开始在村里的时候也这样想。
最初,我组建了“河边发展工作队”,希望成员能作为骨干为村里做事。但时间久了,事多了,很多人就不来了。后来我又组织了“河边青年创业小组”,还是希望有一批人能为村里的建设做事。
在河边村的建设中,村民的确做了很多义务劳动。但是组织集体义务劳动有一个难题——只要有人不来,很多人也会说“他们不来,下次我也不来了”。前面说到的“工作队”和“小组”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反过来想,我们住在城市,如果没有市政服务,每天社区的人都去每家每户找人搞卫生,一次可以,经常做可能吗?
难道说城里干净是因为城里人勤快,农村脏乱差是因为农村人懒惰吗?很显然,城里干净是因为有市政。
那么,城市有市政,为什么村里不能有“村政”呢?
我们这些被服务得很好的城里人,为啥到了农村就高高在上地指责村里人懒惰呢?
这几年扶贫工作热闹,农村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有的彰显政府扶贫的决心,如“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也有彰显爱心的,如“扶贫济困,你我同行”……也有很多如“人穷志不短,政策不养懒汉”、“扶贫不能等靠要”等这样激励穷人脱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