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健:美国高校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塑造的?

2022-07-31 4843 0
作者: 北大青年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

  李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教师。

  Q:听说西方没有专门的思政教育,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是这样的吗?

  李健:是的,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可能有那么一两门公民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并不像咱们学校思政课的分量这么大,但是起到意识教育作用的课却不仅仅是这个公民教育,几乎所有的课都包含着意识形态教育。

  比如说它的专业课系统,它的法学、它的社会学。具体例子比如:他们的经济学的教育,主要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而新古典经济学本身就含有很大的意识形态性,它强调一种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最好的制度,而且它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最好的制度。这样一个不区分国家、民族、时代的制度,就是自由的市场经济。这样一门课程,与其说是一门经济的科学的课程,不如说是一个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它让美国学生通过理论上的训练,去相信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这样一个自由,合理的社会。

  你比如说他一个学生明明生活得十分悲惨,学费很贵,住宿费也很贵,吃饭也很贵,他可能要有很多的助学贷款,但是他会非常认同他的这样一个状态,就是他认为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是一个十分合理的制度,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应该付出这样的代价。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公民权,而是一个市场交易的产品。但是在我们看来,肯定不是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比较典型的,比如人能进行市场交易吗?你能不能把一个人变成一个奴隶呢?比如器官能不能进行市场的交易呢?比如婚姻能不能进行商品的交易呢?很多东西都不能进行商品的交易。我们看到这种经济学的教育,使得在头脑中商品交易的边界远远扩张出了它应有的范围,使得一个生活很悲惨的美国学生会认同这样一种制度。

  宇文利:这种在美国大学里被采用的教育方式,实际叫做隐形课程。

  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教育,美国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拎出来,把它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形成学科和专业,美国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到各种学科中。比如历史学科,美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都有历史教育,就是讲美国历史。美国历史与其他国家的历史相比较的过程中就暗含着一个结论:美利坚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历史是一部光荣的历史。这就将爱国渗透到里面去了,是一种渗透性的离散性的教育。这种课程叫隐性课程。像医学课程讲医学伦理、医学道德,自然科学课程讲技术道德、技术伦理,这些各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都贯彻着一种要捍卫美国价值观的东西。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