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纳:中国应如何塑造中美俄欧四角关系朝最有利方向发展?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在国盛智库国际战略论坛第25期会议上的发言,现授权昆仑策研究院原创首发,以供研究参考。
背景分析
(一)中美冲突背景
过去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而为全球化配套的全球供应链,是我们多年来经历的低通胀高增长世界的基石。而现在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阻断中国正慢慢赶超美国之路,正在逆全球化,正与中国脱钩。现美国正出手破坏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希望在中国的制造供应链外移,同时阻断高科技技术进入中国,来打击中国的经济。这个是属于美国对华冷战的一部分。这使得整个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特别是高科技技术供应链断裂,加剧了全球疫情,俄乌战争之后,全球高通胀低增长问题。
中美双脱钩可能吗?
现全球美元占比远远高于其他货币。中国商品也是美国所不可缺少的,所以完全脱钩不可能。但美国重点在与中国科技脱钩,现台积电已成为中美双方争夺科技上甘岭这一制高点的焦点。
1)维持美国霸权的模式:
美国目前在利用本国低价能源优势基础上,一是让全球高端人才进入美国,通过科技创新,以专利保护维持其技术霸权。并以技术发展军事科技,进而维持美军霸权。最终以高科技美军维持美元霸权。形成美国霸权闭环。同时又让大量拉美廉价劳动力进入美国,维持低工资收入。而在名义工资停滞不前的状态下,中国制造的便宜商品提高了美国普通民众实际工资的购买力;美国以印美钞用美元支付购买廉价的中国商品。变相降低了美国通膨。而中国再将贸易盈余购买美债。通过这种循环,美国实际上是二次需要中国,从中国二次获益。所以美国需要这种循环继续,就是想通过控制中国,将中国纳入其所制订的游戏规则之内行事。由中国继续提供廉价商品,满足美国中下阶层生活。中国帮美国民众既维持了高品质低成本生活。美国又再以金融手段,以美元霸权继续剥削中国,为华尔街等高端财富阶层输血。美国并不希望低通胀时代的结束,因这将意味着轻松印钞获得财富的模式的结束。
2)中国的自身发展:
中国由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技术进步,为了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利用科技发展,进行产业升级,出口中国制造高溢价商品为中国创造更多财富,以增强中国国力。现在中国在房地产正慢慢失去支柱产业的主导地位之后,正寻找经济新增长点。中国要德国化,中国需要制造业升级,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实业发展道路。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3)中美冲突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