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撕裂局面下的抗疫对策


  中国抗疫已经整整三年,这个过程很漫长,政府和人民都付出了代价,包括生命、财产和精神负担,但也取得了超越所有发达国家的理想成绩。

  然而,时间拖得越久,社会面情绪就增长得越快,间歇性或持续性封控压力近乎达到公众可承受的极限,负面因素正与日俱增。

  工作稳定的人,经济条件优越的群体,更希望以健康为前提继续坚持有疫必封的政策。

  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受疫情影响失业的人,私人产业停滞的人,等等,都希望尽快实现社会面全放开。

  这就自然形成了“封控派”和“躺平派”两个对立群体,在微信圈里吵,在微信群里吵,在日常生活中吵,有时候还直接对骂,撕裂的态势非常明显,如果不认真对待这类撕裂任其在民间发酵,疫情灾害最终会演变成社会灾害。

  我们在观察和消化这种撕裂时,一定不能用“对”和“”两种结论来评判,疫情发展到今天,放眼全球,没有一位独立的科学家有权站在真理高地做对错评判,中国最顶流的科学家钟南山院士也一样,他2020年对2021年的判断最后落空了,2021年对2022年的判断也落空了,对所谓的群体免疫展望实际上也落空了,世纪性疫情对所有人而言都是陌生的,并且这个病毒的变异和传播超越了全球所有国家的预期。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用理性态度来分析和研判这次世界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理性,只有情绪撕裂,解决不了如此复杂的抗疫难题。

  个人认为,不管是封控还是放开,目前需要就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必须尽快告知科学真相以消除公众恐慌。

  1,需要告知不同的病毒,致死率、致病性、住院率和自愈率分别是多少?

  我为什么要强调“不同的病毒”?因为网络上有不少科研文章,都是把近几年来的整体数据拿出来做样本,而实际情况是,不同时期的病毒,其对人类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同一病毒在不同时期的影响也有差异,故必须按不同病毒和不同时期分类做科学分析。

  如果不强调分类,很可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会被不少反华人士下错误结论,说中国自一开始就不应该封控,或者说在奥密克容出现前就应该放开,进而神化个别早期就要求放开的专家达到否定中国抗疫安排的目的。

  2,需要告知不同病毒患者留下的后遗症有何不同?

  道理跟第1条一致。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最最重要要告知的是正在流行的病毒奥密克容病毒致病患者的后遗症,不管放开还是封控,未来面对的主要危害在奥密克容,故应把重点锁定在这个病毒身上。如果这类患者后遗症轻微,公众的恐惧感会显剧降低,怕,主要源于不知情。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