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冬日沉思(五则)

2022-11-28 7498 6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红歌会网

  

  走在笔者所居住的城市街道上,有时会感觉像走在一只大鸡笼里。

  为什么呢?

  到处都是栏杆、隔离墩、栅栏。

  栅栏、栅栏、栅栏……无穷无尽的栅栏。凡是需要建立某种秩序的地方,比如大厦的入口,一定会有栅栏。但让人费解的是,在并不需要建立严整、肃然的秩序,理应让市民感到自由放松的地方,也会有栅栏,比如街心花园或城市广场。

  这不是把人当成鸡了吗?

  鸡,属于一种没有自治能力、没有尊严的动物,所以,对鸡的管理,主要靠笼子和栅栏。

  但人不是鸡,不能像管鸡那样管人。

  绵密的、连绵不断的栅栏,是对市民自尊心的一种嘲弄,更会引发逆反心理,跨越或钻过栅栏,反而会产生“打破束缚”的快感。

  尊重会带来自尊,自尊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所以,一切管理,都应该建立在尊重被管理者基本权利、基本人格的基础上。

  

  但这还不够。

  教员留下的历史经验还包括,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被管理者参与管理,使每一个被管理者主动配合管理而不是和管理者博弈,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教员达到了最高境界的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目标成了每个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

  这是教员总是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武器装备)胜优,战胜一切国内外强敌的根本原因。

  在对立面,国军就是像管鸡一样管他们的士兵,但只要一撒开,国军士兵就会像鸡群一样一哄而散。

  当然,要达到教员的管理境界,需要很高政治条件。

  如今,即便达不到,也不能背道而驰吧?

  处长平时都已经不见群众,科长运气好能见到,厅局长以上,就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偶尔露一次面,还把手缩在袖子里,嫌弃得不要不要的。

  三年时间不算短,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只用了三年。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重要的是接受教训。

  

  忽然想到一个理论问题。

  中国有漫长的封建主义传统,所以,自由主义在中国,是有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的。

  这里,暂时不提关于“封建”一词的政治经济学定义,用罗列的方式来理解什么是封建主义。包括:人身依附、家长制、血统论、等级制、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等等。

  曾经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街道上,看到了宣传“二十四孝”的招贴画,顿时有恍如隔世之感。

  自由主义既然有存在的正当性,为什么式微了呢?

  这是因为,中国的自由派基本上是一些右翼的王明式人物。

  王明爱苏联胜过了爱中国,中国的自由派则爱美国胜过了爱中国。

  王明相当自觉地把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当作苏联外交政策的工具,几乎毁掉了中国革命。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