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疫情下的四个慎重


  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开,这可能是无奈之举吧!已努力三年,很不容易,后面拼的就是身体。

  中国老百姓最可爱之处在于顾大局识大体,说封控,大家都支持,说放开,大家都接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都挺着,不惹事,不生事,这么好的百姓,不能辜负他们。

  虽然全放开了,虽然很多人都被新冠病毒折磨得很难受,但我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抗疫。不过,在这个全民挨痛的节骨眼上,有些事情还是应该慎重评估。

  1,慎重评判全民感染的痛苦和重复感染的危险。

  在相当多的百姓都已经感染并体验到了痛苦的现在,居然还有医生对着记者的镜头讲90%以上感染者无症状。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当时,我恨不得钻进电视机跟他们理论,二十天前,你相信权威网红,可以这么念,事到如今,你还这样瞎说,就太不应该了。还想有意降低感染后的症状以消除百姓恐慌?如果是,那肯定错了,不需要你们消除,很多人已经深刻体验了。

  在提到重复感染的问题时,几乎所有专家都提到三到六个月的相对安全期,但也都用了“一般,大概,也许,可能,基本”这样不确定表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心中无数,凭感觉在做预测,跟之前三年预测疫情结束时间点一样,靠蒙。为了经济,为了保证经济恢复,很多地方又要求感染者转阴后须尽快上班,当然也加了一句“做好防护”。防护?怎么做好?你想做好就能做好吗?只要你走出家门,防护就很难做了,因为新冠的传播能力远超你的防护能力。一次感染幸免于难的人,很可能在多次感染后走向绝望。

  专家还讲,第一次阳,症状会更明显,以后再阳,会逐次减弱,说是抗体增多了。然而,据我目前的了解,情况未必如此,北京有人二次感染后的症状比第一次严重得多。第一波高峰过后,中国要为后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2,慎重评估现有新冠疫苗的绝对防护作用。

  从这一波疫情中死亡的有些名气的人物来看,院士,艺术家,运动员,作家,教授,等等,应该都是打了疫苗的吧?我就不相信这么多名人和重要人物都未打疫苗。那个极力要求放开的某兰兰,据说打了四针疫苗,年纪也只有40岁,按理讲,疫苗是能防她不死的,但实际未能如愿。

  我有个希望,希望把近期全国因感染新冠而死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础病,都公布一下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专家一直讲疫苗一定可以防死亡,那就用数据来检验一下专家的结论。

  另外,希望公布一下重症患者打疫苗的情况,看看在这个层面上打疫苗和未打疫苗患者的实际表现有何区别?除此之外,还希望通过民间调查轻症患者,看看打了疫苗和未打疫苗的症状表现及恢复进程。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