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霸权对中俄的战略围堵已宣告破产
——中俄新时代联合声明之后的中美关系
自从新冷战发生以来,人们广泛谈论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的问题,“丢掉幻想,坚决斗争”等口号曾经喊的震天价响亮,但也仅限于喊叫几声而已,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实质性的转向与转折并未发生,因为不管美国方面对中国怎样打压遏制,怎样破坏羞辱,中国方面都一直努力维系中美关系,力图将双边关系扳回可控可行的轨道上来。可以说,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此前一直是中国对待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度,这种状态从冷战结束就开始了,迄今为止已经长达三十年之久。
但是,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样地,哪里有战略压迫,哪里就有战略反抗,现在,中国不干了,中国受够了,中国人民受够了美国的战略打压,再也不想忍受下去了,中美关系原来的那种状态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历史已经到了必须重塑再造中美关系的战略时刻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俄罗斯,那里的情景同中国大致上相似相类,俄罗斯人民同样也饱受美国的战略压迫,他们改变现状奋起反抗的心情与要求更加迫切。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个战略大国实现了新的战略联合,他们要背靠背、肩并肩地反对与抗击霸权主义了,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中俄两国“新春之会”后联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这个文件不仅仅是“声明”的联合,更是两个大国全面的战略联合,这样的战略性联合,昭示中俄两国关系已经超越传统的结盟关系,不是同盟而胜似同盟了。
中俄关系这样的一种新发展新变化,必然强烈冲击中美关系、俄美关系,从根本上改写中俄美三国关系的格局与面貌。直接地说,就说掀翻了既定的中美关系,也掀翻了既定的俄美关系,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棋面牌局,一个新的中俄大陆联合对抗美英海洋同盟的战略格局已隐然成型,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意义。
第一个突出的意义,卓有成效地粉碎了霸权的战略围堵
实现战略联合,中俄两国都显著地扩大了各自的战略纵深,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和余地。对中国而言,初级产品的来源与保障可以有更灵活机动的保障手段与渠道,其中包括能源、原材料和大豆粮食等,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对远洋运输的依赖度;对俄罗斯而言,中国的大市场为俄罗斯的产品提供了最可靠的销售地,从而也为俄罗斯经济注入客观的新鲜血液,为抗击西方的经济制裁提供了澎湃的动力。
从更广阔的地缘安全视角看,中俄两国互为大后方,欧亚大陆因此浑然构成战略上一体板块,成为坚强厚重的全球安全岛,以此辐射周边,争衡四方,使霸权所谓的战略围堵土崩瓦解,人们曾经一度相当担心的“C”型、“O”之类的战略包围圈当然归于失灵无效。当然,今后一个时期,霸权还将加强对中国海洋方向上围堵,但这种围堵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功能与效果大打折扣,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而言,都已经不复以前那种杀伤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