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北大报告 有关中美脱钩的认识局限


  北大经院曹和平教授“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被业内人士笑掉大牙”。

  2021年12月,司马南采访北大经院的曹和平教授,在问到“单从手机角度而言,7nm和17nm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时,曹教授的回答让司马南愣住了好几秒。他说“7nm、17nm真正用起来没多大区别,运算速度什么的其实都一样……”曹和平的一番“高屋建瓴”之谈,顿时令他从此青史留名、千年不朽。

  老北大人对北大现在的一些人和事真是痛心不已。

  无独有偶,2022年1月31日,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发布一份报告,尽显悲观基调:报告说,在芯片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上,美国目前已形成了脱钩共识,导致中国目前只剩下“技术含量低或附加值低的行业”与美企有联系。

  这项报告还指出,中国仅在一些小领域居领先地位,但像IT产业经过美中科技脱钩后,已面临“巨大冲击”。相形之下,双方脱钩对美国的IT产业没有明显影响。

  笔者浏览了一下报告全文,发现整个报告缺乏数据支撑,不知其观点依据从何而来?感觉似乎不像专业科技研究人员调研撰写的分析报告。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和经济高级顾问兼理事会主席甘思德(Scott Kennedy)说,美国对华限制措施不断扩展,北大报告显示,中国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后果做出了悲观的评估。

  北大报告评估了信息技术(包括半导体、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三大类)、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行业,承认“技术脱钩”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影响巨大、但对美国的直接影响不明显,承认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重数量不重质量、高端研发人才的数量远不及美国,承认美国航空航天“绝对领先”、中国民用航空产业“劣势明显”。

  报告说,中国力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做创新型大国,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称“无论是从横向范围还是纵向差距看,美国技术实力依然全球领先”。

  甘思德说:“(报告结论)暗指的是,中国把重点放在自力更生,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中国可能会考虑其他途径。”

  ……

  事实真是如此吗?带着质疑初衷,2月4日,笔者就此征询国内一家自主存储芯片研发企业创始人、董事长的看法。

  “北大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这位北大电子系毕业的华为前技术研发如实说。但更具体的意见他表示“要看报告的详细内容”才能说出。

  居安思危,“北大这份报告对中国是个重要提醒”,笔者也认同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的良好初衷。但是,笔者还认为,这份报告似乎存在瑕疵、专业化程度或许欠缺。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