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21世纪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人毕竟是自然的一部分,国家毕竟是组织起来的人们创造的另3类“生命体”[1]。既然是生命体,它就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孤立成长,与中世纪自然农耕经济不同的只是,近现代以来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又增加了包括由工业“温室效应”持续增长的因素。农业时代的降温引起的只是歉收和战乱,工业时代的气温升降变化,却可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结构并对其中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一、IPCC的预测和结论

  19世纪80年代始,中国气温开始急骤上升。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其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提供科学咨询。

  根据IPCC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地球整体的平均气温在20世纪的100年间上升了0.74℃,尽管气温不是直线上升的。这一趋势大于IPCC第三次气候评估报告给出的0.6℃。[2]从20世纪初开始到40年代,尤其其间的20~30年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到20世纪40年代气温上升的势头开始放缓,至70年代,“地球进入了20世纪相对寒冷的时期”,其间“50年代到60年代为最低点”[3]。70年代后,地球的平均气温再度回升,到80年代中期以后,温暖的趋势开始变得显著,其特点是与包括20世纪以来的此前比较,其上升速度“前所未有”[4]。

  海平面的逐渐上升与变暖相一致。自1961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8毫米,而从1993年以来平均速率为每年3.1毫米,热膨胀、冰川、冰帽和极地冰盖的融化促使海平面上升。已观测到的积雪和海冰面积减少也与气候变暖相一致。从1978年以来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年平均海冰面积已经以每10年2.7%的速率退缩,夏季的海冰退缩率较大,为每10年7.4%。南北半球的山地冰川和积雪平均面积呈现退缩趋势。[5]

  2013年9月27日,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决策者摘要》[6]发布,拉开了IPCC第五次评估系列报告陆续发布的序幕。该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于2013年9月23~26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各国政府代表9月27日在斯德哥尔摩签署了IPCC第一工作组有关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的决策者摘要,随后报告全文于9月30 日公布。2014年11月2日,IPCC在丹麦哥本哈根发布了第五次评估的《综合报告》。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