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关于几个问题的刍议
【编者按】当今世界局势如同白云苍狗,诡异多变;中美之间会不会爆发战争,广大国人更是引颈关注。但是,任何事物,无论微观还是宏观,总是有规律可寻,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1999年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后,作者即着手写作此文,定稿于2000年5月1日,共7万多字,收录于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的作者的《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集子的第一篇。该文对于关心世界格局变化和中美关系走向的读者可能会有所裨益。全文共六个部分,曾连载于2020年8月5日至10日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和昆仑策网。本篇为全文的第五部分《关于几个问题的刍议》,现经作者授权,重新修订编发,以飨读者。其他部分可查阅文末【相关阅读】系列链接。
五、关于几个问题的刍议
1. 关于时代的有关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过“时代”这一概念,并用“时代”一词来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苏联十月革命前,列宁则明确判定,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时代”或“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后来,斯大林把当时的时代概括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应该说这是符合列宁的原意的。在现已发表的著述中,邓小平对于当今“时代”定义没有另外的直接的表述,但纵观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他对时代的性质,内涵和发展方向等均有深刻的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列宁和邓小平关于时代的思想,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我国理论和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
(1)对列宁关于时代的思想,不应局限和拘泥于一两个定义,应全面把握。列宁关于时代的基本思想,笔者赞成如下表述,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由此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2)这一过渡时代是长期的,其进程是曲折的,有时甚至会发生逆转。列宁曾明确指出:“每个时代都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1]对苏联东欧的剧变,对当今社会主义的低潮,完全可以作如是的理解。封建社会延绵了几千年,资本主义尚有数百年。因此,在过渡时代的时间问题上,在困难估计的程度上,宁肯估计得长些、重些,不要估计短了、轻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曾有过“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崩溃,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等提法,现在看来,这样的提法是对时代发展进程估计过于乐观的表现。
(3)邓小平在其论述中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向,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关于时代的思想与列宁、毛泽东关于时代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一脉相承的,在关于时代主题的思想上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