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狠批“筑墙挡景”,吃相难看必须整改
近日,新华社发表时评文章《筑墙挡景不如还景于民》称,近段时间以来,国内一些雪山、瀑布、湖泊景区周边公路被曝修起围墙遮挡景观、设点收费,引起网民关注。文章认为,这种“筑墙挡景”行为,说到底还是靠山吃山的门票思维作祟。发展旅游业,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应“以人为本、还景于民”。(2023年6月29日上游新闻)
景区“筑墙挡景”遭新华社发文狠批,媒体批得对,对于这样的行为,如何不是圈景收费呢?这样对景区管理行为,如何不让百姓质疑吃相难看呢?
大自然景观,是大自然所赠予的,即便是在相关的景点管理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付出一定的责任,但是也不应该将景点通过建围墙或者 建围栏的方式进行封闭式管理,这样的圈地赚钱行为,不是严重的伤害民利吗?这样做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固然在抓经济上很用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多让景区收取门票,可以提升经济发展,但是长期这样做,外界的百姓也不是傻子,今天到此游玩被地方政府拔了羊毛,明天还会来吗?尤其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世界,地方政府在景区管理乱收费行为很快就能够通过网络,让全国人民得知,让全世界人民得知。已经有很多网民在相关新闻报道中跟贴,说假期想去某一个景点去旅游,景点乱收费让他们本来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其对景区的好感,更是无从谈起。地方政府对景区如此管理,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今天新华社发文狠批“筑墙挡风景”,其实这也是全国广大游客的心声,面对这样的问题,地方政府不应该有所行动吗?尤其新闻媒体直接点名的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青海湖等等这些地方政府打着保护景点的幌子,或者是以保护游客安全为借口进行围挡的行为,面对新闻媒体的批评,全国百姓的批评,领导干部内心应该有所触动了,大自然赐予的景点是属于全国人民的,管理是你们的责任,不能因为需要落实管理责任而让自己的管理行为成为拦路抢劫的山大王,这样合适吗?需要整改的要立刻整改,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如果面对媒体和全国人民的批评装聋作哑,根本不想作为,如果是那样,才是全国人民最大的悲哀。
景区筑墙拦景,解决问题需要媒体批评,更需要地方领导思想觉悟的提升,还有最关键的那就是上级景区监管部门,对于地方政府在景区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拆除,坚决不能在事件出现后,仅凭媒体的批评,部分网民的曝光而实现地方政府在景区管理工作中的乱作为能够实现完全的整改,这是不可能的。只有上级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对于浪费财政资金圈占景区的行为进行严肃治理,尤其是对相关官员和单位进行严肃追责,这样的事件才能够得到治理,未来更能够防止同样的事件还会出现。景区管理纳入制度化,才能够打造出真正的民生福祉。
【文/苗凤军,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