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庄: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生动实践——南街村见闻
从戴红领巾起,我们就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入党时的誓言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们党的名称和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几十年来一直坚定地进行着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实践。从上世纪的1994年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昨天的梦,今天的梦》的报道,知道南街村逆潮坚持集体道路,眼前为之一振,但也不无疑问,是真的吗?一叶扁舟在滚滚大潮中能逆行得通吗?此后,对南街的各方面报道都很关注。在纪念毛泽东130周年的时候,山东莒州文苑的同仁们相约中原红色采风,其中有参观南街村,我便欣然相往。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南街村,看到清新整洁的村容村貌,规整亮丽的街道,交相辉映的路灯彩灯,鳞次栉比的厂房住宅,俨然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村庄。街道两旁和显眼的墙面布满红色标语或宣传画,喇叭里播放着红色歌曲。以文化园区、工业园区、高新农业园区、村民公寓区等为主题的大型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拉游客的电瓶车都以“韶山号”“瑞金号”“延安号”“井冈山号”等红色元素命名。独特的发展模式、教育理念、发展方针、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及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目标等成为独特的红色人文景观。据导游介绍,现在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看来,南街村是真的,南街村的红旗举得更高了,南街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实践是生动的。
南街进行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实践是在探索对比中坚定的。在全国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南街村已有了较好的集体经济基础,在县、地都是一面红旗。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也同其它村一样分了土地和集体资产,企业也实行了个人承包。可效果却不如人意,粮食产量没增反而减了,村民收益没提高反而下降了,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撂荒;两个承包出去的企业因承包者不能按时发工资、不上缴利润引发了众怒。以王宏斌为首的村班子经过艰难的痛苦思考,感到这个路子对南街不是很合适,光靠保和奖解决不了兴农富民的根本问题。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收回面粉厂和砖厂由集体经营,把村民弃耕的闲置耕地以集体名义出价回收由集体耕作。村个体工商业者也陆续将自己的产业献给集体,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再度走上集体化道路,坚持农业集体耕种、工业集体经营、生活集体分配、工作集体安排、村民集体教育、村庄集体管理、学习集体组织、困难集体解决、风险集体承担、发展集体领导的“十个集体”,甚至青年人的婚礼都时尚集体组织。南街努力发展公益事业,村里建起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室、卫生所、康寿乐园等。他们逐步清晰的目标是,农业机械化,工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生活自由化,外观城市化,思想公字化,生活市民化,管理民主化,干部公仆化,环境生态化。“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小社区”,“走共产主义革命道路”!因为他们认为,当私有的成分越来越少时,就会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近。
估计到南街打工的人当中好的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不多,多是被包产到户洗脑的一帮小资产阶级。到南街打工又总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南街村心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