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讲共同富裕就大逆不道吗?
这两天老朋友邀请我到秦皇岛来度假,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真是个神仙呆的地方。
从海外回来的朋友感叹道:这儿的人怎么素质都那么高呀?商店怎么东西那么丰富呀?人们怎么那么有礼貌呀?建筑怎么那么洋气?秩序和治安怎么那么好呀?
招待我们的老朋友说,您现在看到这个地方来度假的是中国比较有钱的那部分人,所谓中产阶级,还有很多老百姓,他们没有机会出来度假……这句话,一下子让我们的谈话气氛变得沉重起来了。
共同富裕在中国是个重大的话题,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
二十大明确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按说这个调子就定了,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道理,多次讲,讲得语重心长,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不但讲道理,且讲规划讲步骤……
奇怪得很,今天谈共同富裕,你谈得再理性再谨慎,总会一群人出来破口大骂。
半个月前我做了一期节目,讲共同富裕,有人留言:司马南,你现在讲共同富裕,分明是别有用心,否定改革。难道今天中国社会没有共同富裕吗?今天要饭的都不要吃的了,只要钱,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啊,问题是这种现象说明贫富两极分化已经消除了,实现了共同富裕了吗?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差距过大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林治波句式。
有人对此很不屑,他们的说法是,中国没有两极分化,只是收入差距过大。
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过大,的确有微妙词义上的差别,这些人的思维非常精密,问题是他们缺少对老百姓的体恤和感受。
共同富裕,当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当然是对社会两极分化的超越。
在这个问题上编什么新词儿,吊什么书袋,怎么去引经据典,也无法说服那些被部分人鄙视的所谓后富者。
这些所谓的后富者,他们觉得你巴拉巴拉说了很多大道理,就是目标太远啊,你把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一杆子支到几百年之后了,孔夫子到今天也才七十三四代,你说共同富裕是几十代人之后的事情,后富者不但看不到,而且脑子都算不过来啦!
这是一个严肃讨论问题的态度吗?
他们说这是规律,没有办法超越这些规律。此说法涉嫌强词夺理。
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之所以没有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当然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共同富裕问题没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说明什么?
说明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说明在中国要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只能搞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