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美国禁枪为什么难?
经济不打算多说了,目前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中央不出钱,金融机构提供长期贷款,地方消化存量债务,严控增量债务,让资本投资、民间消费激活经济增长。
后续的发展会螺旋向下,然后遇到某个标志性事件之后,剧烈转向,物价和房价猛烈反弹。
最终,迟早还是会出钱,通胀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什么样的标志性事件?以后再说,今天不说。
今天说说腐朽堕落反动万恶的美国。
只要收看央视新闻,几乎天天都有美国的枪击事件。
美国的枪支泛滥,社会治安不好,众所周知。
《纸牌屋》之中,政客弗兰克拉票的时候,被为替佐伊报仇的卢卡斯枪击,子弹击中肝脏,弗兰克被迫接受肝移植,最终成为他的死因。
在美国,总统中枪也是常事,《纸牌屋》的编剧这样编,观众觉得很正常。
我曾经分析过,统治阶级在民间的国家,一般来说,对枪械管理都比较松;统治阶级在朝廷的国家,一般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
民间统治阶级有枪,有必要的话,随时可以更换总统。
受害者已经死了,继任者没有必要深究。
何况,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对集团犯罪想定罪难上加难,如果非要深究,继任者可能也会步前任的后尘。
民间也是一样,枪多,加上定罪困难,犯罪就多。
尤其是黑人,从青春期到步履蹒跚,随时可能在街角窜出来,用枪威胁路人,要求“借”点钱。
即使这些人被捕,一般也很难判处死刑,过几年出来,又是一条黑道“好汉”。
能制服这样的好汉的,只有警察和其他黑道成员。警察看到黑人暴力犯罪,高度警惕,对方稍有反抗,直接打成筛子——自己安全,基本也能得到大众的理解。至于黑道成员之间,那就是你死我活。
生活在美国的一些街区,尤其是黑人比较多的街区,几乎和生活在巷战前线类似,时时刻刻都需要小心。
除非非常熟悉,否则在美国人一般不会轻易到他人家中做客,因为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身上有已经上膛的手枪,准备把自己捆绑、强奸、杀害、碎尸,甚至吃掉。
既然枪击泛滥,为什么禁枪在美国这么难呢?
因为我们看到只是一面,枪支对美国人还有另外的一面。
谢斯起义(英文:Shays' Rebelli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中西部地区在1786年—1787年发生的一场起义。因为起义是由前美国独立战争军官丹尼尔·谢斯领导,因此这场起义称为谢司起义。起义的原因是马萨诸塞州政府对农民的漠视,以及乱收选举人头税等。1786年8月29日,起义军攻击了几座法院,防止法院审判并监禁债务人。9月,600名起义军攻占斯普林菲尔德法院,遭州长詹姆斯·鲍登派遣4400名民兵镇压。1787年1月25日,2000名起义军攻占军火库,被谢巴德将军领导的1,200名政府军镇压,起义军领袖被俘虏并判处死刑,但不久就被赦免。此次叛乱使当时美国政界恐慌,不久召开了立宪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