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发:民营企业“金雀”的共同富裕探索:变“输血”为“造血”

2023-08-23 597 0
作者: 徐宜发 来源: 红色文化网

  脱贫攻坚,我们打了一个漂亮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底我国大陆实现了全民摆脱贫困步入了小康社会。然而,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远离贫穷困惑,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现实而又严肃的问题,更是我们各级组织急于解决的难题。河南金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长期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扶贫中的一些“输血”功能,转化为“造血”脱贫常态化机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资源匮乏、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发展拓宽了思路。无疑这是一步“好棋”,很有推广价值。

  ——采访手记

  “金雀模式”出实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初秋的8月气温依然居高不下,“百名作家走进天中看‘金雀’座谈会”在河南驻马店如期举行,我应邀参加了这次有着特殊意义的活动,采写乡村振兴题材的文章。

  偶遇“金雀”发起人

  我乘坐的高铁动车组列车正点到达驻马店西站。接站的司机是一位中等身材的长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那张慈祥的面孔透露着温和与善良,说起话来充满了睿智与担当,他就是河南金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长余留柱,年龄已七十有余。或许是缘分,我们年龄相仿有着共同的语言,一见如故,说起话来自然而然聊到了乡村振兴上。原来他就是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策划人,谈起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把他列入了重点采访对象。

  一切安顿妥当。一个电话,余老来到了我下榻的房间,我的采访之路从这里起程。

  余老从小生长在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河南确山县。千百年来,这座古老的县城肩负着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民俗风情。受古老的中原文化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余老十分注重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发展变化。他热爱这片古老的土地,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十分关注那些常年在田间辛勤劳作的人们。尤其是50多年前,他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来到确山县任店乡曹庄生产大队,在劳动锻炼的日子里,更加体会到农村生活的不易。他有心能有那么一天,尽上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勤奋好学,努力干好农田里的每一件事,育苗插秧、除草施肥、收割打场等农活,样样跑在前面干得十分起劲,博得了一片赞扬声。

  1971年春节过后不久,第一批招工进城指标到了曹庄,余留柱被安排到确山县棉织厂成了一名学徒工。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他依然勤奋努力,干得风生水起,第二年就被推荐到郑州工学院电机系学习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厂领导期待他学业有成能给棉织厂带来一片新天地。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