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有必要动员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国家最需要的关键重点专业高校学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这个市场经济中,国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宏观调控。
所谓宏观调控,就是指,在经济遇到困难,或者发生问题的时候,国家就不能任由市场胡乱作为,需要用国家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以维护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例如,当房地产过热,而吸走了大量资金,却使房价不合理飙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就是绝对必要的。
我们的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掌管的。那么国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或者是很大一部分,是需要根据市场规律来运作的。但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国有企业就必须听从国家的安排和指令进行必要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暂时放弃那些所谓市场原则。
在国家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需要国有企业全力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没有二话,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指令执行。在这个时候,所谓市场规则只能而且必须为国家需要让路。这也是宏观调控的一种做法,或者说一种状态。
我们中国的高等学校,绝大多数也是国有的,现在的性质是国家所属的事业单位。那么如果高等学校确实属于国家管理,那么高等学校中的某些做法,是不是也需要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不是由高校自身随心所欲?
例如,每年一到高校招生时节,总有一些所谓顶尖大学到各地去掐尖,即把成绩最好的学生一股脑地都揽入自己的旗下。为了掐尖,这些顶尖高校会用各类奖学金或者其他的优惠条件加以利诱。掐尖也就罢了,这些学生被掐尖后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都是国家最早需要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专业,而是进入所谓金融、管理这一类与国家最需要的一线专业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专业。这是不是一种人才的浪费?这些高校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国家的真正需要?那么这类高校的这类做法,到底在为国家做了哪些国家真正需要的工作?这些情况确实都需要打一个又一个问号。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我们当时高校数量较少,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实在有太多的缺口。于是,对于具有某些最关键专业的高校,国家往往会在招生之前,要求各省市为这些国家最需要的重要专业的高校在应届高中生中做大量的动员工作,希望动员本地优秀的高中生提前了解并且希望他们有意愿报考这类高校。一旦高考之后,这些优秀的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了这些高校的录取标准,这些学生一般都能被这些高校录取。当然,这种动员工作并不是强制性的,不会强人所难。但这种宣传动员工作,对于国家能够在最需要的关键专业招到最优秀的人才,却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