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黄蓉生
女,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项目、重庆市社科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30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著作50余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要求出发,围绕爱国主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各高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得到持续巩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在明确根本遵循、把握本质要义、塑造国际视野、进行现实关照四重维度上着力,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力量。为此,我们专访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教授。
一、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着力明确根本遵循
▲(采访者简称▲,下同):黄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一般来说,根本遵循确立了人们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遵照落实的根本要求和实际执行的基本准则。请您谈一谈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的看法。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爱国主义是指历史地形成的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区域有着不尽相同的表现形态。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爱国主义及其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爱国主义是什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以及如何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等关键问题,为新时代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根本遵循。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