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以色列,到了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吗?
01
先看一组数字。
据巴勒斯坦卫生部消息,截至10月29日,以色列对这次巴勒斯坦人民起义的镇压,已经造成了近万名巴勒斯坦人的死亡,其中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在9000人以上(包括3342名儿童),其余的为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受伤的巴勒斯坦人则在2万人以上
联合国估计,加沙地带的240万巴勒斯坦中约有140万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以色列卫生部数据显示,以色列方面已有超过1400名以色列人和外国人死亡。
尽管巴勒斯坦方面的死亡人数已经数倍于以色列人,但以色列国防军毫无封刀迹象。
以色列的对加沙的地面进攻已经开始,而对加沙的猛烈轰炸仍在持续。
据统计,以色列空军平均每天投放约1000吨炸弹,其总当量已经接近当年美国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已毫无意义,因为哈马斯并非像当年的德日那样,是有完整军事工业体系的军事强国,而是一支主要靠轻武器装备起来的民间组织,加沙境内并没有多少值得轰炸的军事目标。
日前,参加了一场中东问题的讨论会,一位曾在以色列生活过的学者揭开了这一谜底。
他说,轰炸不过是为了“刷数字”,即增加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人数,因为以色列社会的心理默契是,每死亡一个犹太人,就要死300个巴勒斯坦人。
如果这就是以色列的标准的话,那么死亡1400名以色列人,需要处死多少巴勒斯坦人才能满足这一比例呢?
42万!
相对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加沙抵抗力量,以色列国防军拥有绝对军事优势,从技术上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很明显,尽管以色列声称,在加沙展开的军事行动目的是“铲除哈马斯”,但真正的目的却是在处决人质!
表面上看起来,以色列似乎没有扣押人质,但被圈禁在加沙的240万巴勒斯坦人,都是以色列随时可以处决的人质。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这一切并不陌生。
当年,侵华日军对解放区的“扫荡”,打得旗号是“清剿抗日武装”,干的却是对老百姓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纳粹在自己的占领区,也广泛推行“人质条例”,每当有德国人被抵抗力量杀死,纳粹就以十倍、二十倍的比例处决人质。
1942年6月10日,希特勒任命的捷克地区“保护长官”,党卫军头目海德里希被抵抗力量暗杀,纳粹疯狂进行报复,屠杀了掩护过抵抗分子的利迪策全村年龄在15岁以上的173名男子,妇女则被送往集中营,另有88名儿童在集中营被德军用毒气杀害。此次屠杀共有约340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