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宣言》中的两段论述所受到的不同对待
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有一段话是《宣言》中非常重要的论断,这段话就是,“共产主义的特征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根据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这段话讲得非常清楚,没有任何可以给人以提出质疑的缝隙。但是就是有的人,对于《宣言》中的这段话非常忌惮,他们总是要千方百计避开对这段话的理解与评价。如果有人问起他们如何看待这段话,他们则往往顾左右而言他。
这样的一些人,对于同样在“无产者与共产党人”这部分中出现的另一段话,则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钟爱。有人还有意把下面这段话,说成是《宣言》中的核心思想。这段话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些人,只强调这段话在《宣言》中的重要意义。可是如果问起他们来,为什么这段话会是《宣言》中的核心思想,为什么这段话在《宣言》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们会从所谓人性或者人道主义的角度上侃侃而谈。他们甚至可以讲两三个小时也不会停下来。
但是,他们针对《宣言》中的这段话,他们所强调的真的是《宣言》中要突出和强调的吗?显然并非如此。要知道,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会讲在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如果这些人把我们的《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理解为与空想社会主义同等水平的理论,那么《共产党宣言》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段话中所作出的判断当然也相当重要。这毕竟是在共产主义运动消灭了私有制之后必然会出现的状况。但是在讲未来社会基本的情形时,必然要把个未来社会产生的前提讲清楚。如果不彻底消灭私有制关系,有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新的未来社会如何能产生出来?某些人回避讲消灭私有制,而片面突出这个未来社会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阉割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核心和本质。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一开始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的、旨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至于这个革命运动最终会走到一个什么样的的新的社会形态,并不是这个运动的核心内容。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共产主义不仅仅只是工人阶级参与的革命运动,它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客观物质运动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说过,整个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共产主义自然也不例外。在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群众(物质)运动的过程中,有它的起始点,有它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运动的高潮,也有可能出现运动的暂时低谷。但是最终,这个过程都是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当共产主义运动达到了最终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之后,一个全新的新社会就会产生出来。而我们经常所提到的那个共产主义社会,不过就是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后的阶段与共产主义运动使命的完成。
把消灭私有制作为共产主义 的高级阶段的产物,那是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