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毛主席关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相关论述的真实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毛主席说:“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目前形势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毛主席也说:“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这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包括资产阶级及一切同意保卫祖国的人们的,是举国一致对外的。这个任务不但必须完成,而且是可能完成的。”
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毛主席还说:“中日民族矛盾的发展,在政治比重上,降低了国内阶级间的矛盾和政治集团间的矛盾的地位,使它们变为次要和服从的东西。但是国内阶级间的矛盾和政治集团间的矛盾本身依然存在着,并没有减少或消灭。中国和日本以外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亦然。因此,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下列的任务:适当地调整国内国际在现时可能和必须调整的矛盾,使之适合于团结抗日的总任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要求和平统一、民主政治、改良生活及与反对日本的外国进行谈判种种方针之所由来。”
有的同胞看了毛主席的这些著作之后,由于不理解历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可能会这样说:“看见了吗,毛主席认为民族矛盾是大于阶级矛盾的!”
这种说法只能证明这类的同胞误解了毛主席的名言,而且没有理解好毛主席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系的经典论述。
首先,这类同胞忽视了一个前提——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有着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
其次,这类同胞忽视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只有在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条件下,也只有在抗日战争这样的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和一个被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的半殖民地中国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毛主席关于“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的论述才是正确的。毛主席的论述紧密联系着当时的实际情况。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你这段话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那好,我就用解析毛主席经典著作——《新民主主义论》的方式,讲解一下毛主席关于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相关论述的真实含义吧。
在《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讲:“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所以,虽然处在帝国主义时代,他们也还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这后者,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它们所愿意反对的敌人。这是中国资产阶级和旧俄帝国的资产阶级的不同之点。在旧俄帝国,因为它已经是一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是侵略别人的,所以俄国的资产阶级没有什么革命性。在那里,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在中国,因为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被人侵略的,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有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革命性。在这里,无产阶级的任务,在于不忽视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革命性,而和他们建立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统一战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