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松:毛主席的心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前夕,为了迎接胜利,建立新中国筹划工作的方便,中央决定已经进驻北平(京)、在香山工作的毛主席等领导人搬进中南海办公。但由于毛主席执拗地“要去你们去,我是不去”的反对,同志们在无奈中,为了“迫使”毛主席入驻中南海,只好为此召开了中央的专门会议进行表决。结果,毛主席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极不情愿地接受同志们的“绑架”,来到了“皇帝”曾经住过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毛主席率领他的同志们创建出一个,雄伟矗立在地球东方的红彤彤的充满理想和希望的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在入驻中南海后的一天,毛主席像个小孩子似的,轻轻地、且很神秘的和警卫员商量,要“冲出”中南海红墙的包围,到郊区去“自由”一下,去见见“久违”了的老百姓,以解心头被束缚的孤寂和空虚。是啊,毛主席无论是在哪里,在延安,在西柏坡,还是在香山,他都和他的同志们在一起,其乐也融融。更让他高兴的还是,置身于老百姓的环境里,他随时都能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往,啦啦家常,问问冷暖,听听意见,说说新闻,谈天聊地,从中能获得真实的社会声态。难怪有同志说:“主席见到群众就亲。”

  按毛主席的话说:“我不喜欢中南海。”“凡是皇帝住过的地方,我都不想去……。”“为什么把我们关在红墙内,与群众隔离开。”这次协商偷偷出去的事,最终还是被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警卫员给“挡”住了,毛主席未能如愿。可是,他还是不甘心,俟机要脱离羁绊,非来个擅自行动。毛主席的心,可爱的像一个纯真的孩童,晶莹剔透。质朴的又像是乡间小道上的一株带着露珠的草芽,朝气蓬勃。朝阳映照之处,他那坦荡不羁的博大胸怀里,却翻腾着世界的风云。

  行笔至此,插上一幅图片,毛主席的赤子童趣和稚儿逗玩瞬间,彰显的是多么的质朴、亲切与洒脱。

  毛主席一袭睡衣,满身泥花,两脚污淖如裹靴,满脸逗趣眼神谐,挑得小儿笑呵呵。小儿不知“神仙”在,抱拳揖“老童”,怡乐自在中。

  毛主席是从百姓中来的,他的心里总是把百姓的冷暖装得满满的,须臾离不开百姓那情暖融融地环境,他一旦听不到百姓的声音就像“耳背”了一样的不舒服。他扎根于百姓之中,和百姓融成一体的“天性”——以天下人的眼睛看天下,以天下人的耳朵听天下,也正是他能凝聚天下力量,率众成功建立宏伟功业泽被华夏的根本。

  1949年9月的一天,毛主席冲出围墙,到郊区去的机会终于来了——在毛主席乘车去香山的路上,突然看到有几个老农在田间干活,毛主席心里一喜,就急忙让司机停车,警卫人员还没寻思过来的时候,就听毛主席高兴地喊道:“好久没和乡亲们说话了,走,去!”招呼着警卫人员,下车就径直快步向田间走去。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毛泽东,青云神宗神子转世重修,修炼十重极境,达悟道极境而飞升神界,不会再返回凡人界了。
0条回复
毛主席时代的新中国,虽然底子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是全国人民和奋斗在工作一线的广大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和鼓舞下“敢教日月换新天地”的豪情。76年的我,在我的小学阶段前是感受到了毛主席时代的余温——夜不闭户,童叟无欺,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抗美援朝“特等战士”杨根思。小学阶段的每一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都会组织“纪念革命先烈杨根思”活动。在去“根思镇”的车上和途中,没有追逐打闹之现象,秩序井然有序。老师们着装整洁、大方也和我们一样都带着红领巾。
毛主席时代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毛主席时代“余温”的我,宛如蓝天白云,清澈见底。
0条回复
深切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0条回复
脸贴着脸,切肤的体察。心连着心,真情的互融。或是耳语,抑或无声,息息相关的凝神“聚焦”,鼓动出新中国前程必定强大祥和兴隆。只有这样,天地上下的真情、实情才能了然于胸。急百姓之所急,思百姓之所思,恶百姓之所恶,为百姓致利除害,才能国泰民安。身位再高,与百姓共生共情。百姓的愿望,就是毛主席的愿望。毛主席爱百姓胜过爱自己,爱贤能从无私怨,国家何能不强盛!
  纵观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帝王”,没有一位会做到这样,没有!毛主席与百姓的真情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毛主席总是把自己视为一个普通百姓、一个农民。
0条回复
拯救民族于危亡,解脱苍生于水火,奉献一生于民本,光耀史册于寰宇。至伟至崇,高山仰止!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