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眼中的毛泽东“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
毛泽东一生结交过不少国际友人,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斯诺越过国民党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苏区,对红色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在此期间,斯诺如愿见到了毛泽东,二人多次通宵促膝长谈。之后斯诺于1939年到延安再次访问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于1960—1970年间先后三次来华访问,每次都受到毛泽东接见。根据历次访问所搜集的一手材料,斯诺相继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书名为《西行漫记》)、《为亚洲而战》、《大河彼岸》等报告文学巨著,详细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情况,其中多次提到毛泽东,称他为“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因此,斯诺被赞誉为“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俨然一个平常之人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宣传,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长期难以被世界人民所了解。在苏区之行前,斯诺就在思考,作为南京国民党当局悬赏25万大洋通缉的头号“赤匪”,毛泽东那价值高昂的脑袋里有什么名堂?他是社会先知还是无知农民?他是否像某些国民党报纸描述的那样“残暴”?
带着这些疑问,斯诺来到陕北苏区,在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首次见到传说中的毛泽东。乍一看,毛泽东面容瘦削、身材魁梧、鼻梁挺拔、颧骨突出,双目炯炯有神,还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是一副知识分子面孔。尽管南京国民党当局重金悬赏其首级,但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人一起行走、谈话,毫不惹眼地坐在红色剧院的观众席间看戏,俨然一个平常之人。随着交往的深入,斯诺发现毛泽东喜欢憨笑,颇具幽默感,待人接物平易近人,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
在保安期间,斯诺还观察到毛泽东的生活和一般的红军战士几乎没有区别。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住在两间窑洞里,遍观洞内陈设,只有墙上挂着些地图,可谓家徒四壁、简陋至极。令斯诺感到震惊的是,毛泽东做了10年红军领袖,千百次没收地主、官僚等剥削阶级的财产,他和夫人的主要奢侈品竟是一顶蚊帐,自己只有一卷铺盖和两套布制服,佩戴的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完全没有个人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排除美国政府设置的重重障碍,于1960年首次踏上新中国的土地,见到了阔别21年的毛泽东。此时,作为大国领袖的毛泽东身着一套黑灰色便装,脚穿一双已经需要擦油的棕色皮鞋,棉布袜子垂在足踝上,奉客和自用的餐食是家常便饭,他“仍然过着较为简单的生活”。
具有“知识分子素质”
斯诺在其著述中,多次提到毛泽东具有“知识分子素质”。他在青年时期就热爱阅读,广泛涉猎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领域,“很多次长时间不在公众场所露面是为了独自进行学习和研究”,可以说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是个卓有成就的学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