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点李世民,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作为一代英主,毛泽东曾说他“稍逊风骚”,但也仅仅是文采上的“稍逊”,并不影响李世民在毛泽东心中不同凡响的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少时便展露出“济世安民”之才,在随父李渊行军打仗期间,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即位后,李世民励精图治,选贤任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王朝此后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对于这样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古代君王,毛泽东曾留下过重要评批。
一、“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
读史寻方,以资政道,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读史方式。
《旧唐书·李百药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陛下(李世民)每四夷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万古之英声,以存一时之茂实。心切忧劳,迹绝游幸,每旦视朝,听受无倦,智周于万物,道济于天下。罢朝之后,引进名臣,讨论是非,备尽肝膈,唯及政事,更无异辞。才及日昃,命才学之士,赐以清闲,高谈典籍,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此之四道,独迈往初,斯实生民以来一人而已。”毛泽东在阅读到这段文字时,于旁批注:
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21页)
李百药,唐太宗时期名臣,与其父共同完成了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李世民即位后,曾想效仿晋武帝司马炎,走“裂土封王”的老路,李百药上疏《封建论》予以规劝。引发毛泽东批注的这段文字,就出自这篇《封建论》。这段文字是李百药对李世民的称赞,他以“四道”誉之,而毛泽东则将其视为李世民处理政务的四种工作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具体说来,这四种工作方法分别是:
第一,与民休息,不好大喜功。李世民即位之初,有人建议他“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他却采纳大臣魏征主张,对内与民休息,去奢守俭,积德累业,以固国本;对外“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以免“妄劳中国”。他反对好大喜功,拒绝为了一己的“万古之英声”“一时之茂实”而损伤国本,耗费民力。李世民的这一政策,不仅没有使唐朝衰退,反而因“中国既安”而“远人自服”,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景,李世民本人也被域外远国称为“天可汗”。后人所称的盛唐气象,亦始于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