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阵:繁荣发展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强军文化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保证,是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人民军队而言,就是要繁荣发展强军文化。通过文化的教化和熏陶,培育广大官兵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先进文化砥砺克敌制胜精神,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精神动力,真正让强军文化指向打赢、服务打赢、支撑打赢。
一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一刻也不能离开强军文化资战育人、助力强军的价值功能。建设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对于繁荣发展新时代强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赓续我军文化传统的根本指向。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根脉,也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根基。8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我军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胜利的“文化基因”、英雄的“文化血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官兵。“一切为了胜利”、助力打赢的胜战文化,是我军文化传统谱系最耀眼的底色,蕴含着强大的血性基因,彰显着鲜明的打赢指向。新时代,从我军文化传统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关键要着力擦亮官兵战斗精神的尖刀利剑,持续增强官兵的向战为战意识,不断强化闻战则喜、誓死胜战的打赢追求。
适应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选择。世界新军事革命推动现代战争加速向以智能化为核心、信息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标志的战争形态发展,呈现出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武器装备数字化等特征。战争形态的演变必然引发军事文化形态的重塑,军事文化必须反映战争形态整体转型的新发展。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从“大兵团”作战、“大纵深”突击到“非对称作战”“非线式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再到“多域精确战”“认知域作战”,战争制胜机理和价值取向的蜕变,推动军事文化形态相应随之改变。我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既要加速武器装备的迭代更新,更要积极推进军事文化转型发展,从军事理论、战略战术、战斗精神等方面塑造和体现时代特质,打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技术进步相契合的新时代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
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本质要求。革命的文化,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强军文化姓军为战的根本职能,决定了打造强军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支撑能打仗、打胜仗。强军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其所蕴含的忠诚品质和斗争意志,始终是激励广大官兵加强练兵备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部队打赢能力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锻造着人民军队的精气神,培育着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全面重塑,全军部队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着眼点,把打造强军文化作为催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与战斗力生成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军队主责主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强军文化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充分彰显了强军文化在练兵备战中的战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