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也谈邯郸少年杀人事件


  “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又要假装对三名小杀人犯的暴行感到震惊呢?

  作者|郭松民

  编辑| 南 方

  01

  邯郸三名初中生残杀同学的事件,震惊了全社会。

  在这一惨案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不是杀人,而是他们杀人前的缜密与杀人后的淡定。

  杀人前,他们事先挖好了藏埋尸体的土坑;杀人后,他们若无其事地玩游戏,不动声色地继续上学。

  三名初中生的行为,与当下仍在持续中《周处除三害》所引发的观影热潮,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同时也令人不寒而栗的文化景观。

  《周处除三害》,从头到尾也无非是淡定缜密地杀人。

  直到最后被执行死刑前,小美为他理发、修面时流下眼泪,陈桂林一直都没有动过感情。

  尤其是最后的礼堂屠杀,陈桂林将不肯离去的信众——大部分是年轻女性——一一爆头。

  整个过程中,陈桂林的表情,始终是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苦笑,好像是放学后被老师处罚,不得不打扫教室一样。

  陈桂林杀够了,警察再杀他,也非常的冷静、缜密、程序化。

  法警耐心地等他吃完最后一餐,法医仔细地用听诊器确认他的心脏位置,然后用粉笔在后背上标出,确保一枪毙命。

  事先,法警还贴心地为他准备了两层床垫,一来,可以让陈桂林趴下接受枪决时能舒服一点,二来,也可以防止行刑时子弹反弹。

  不在于电影表现什么,怎么表现,而在于那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感觉到“爽”,并津津乐道。

  是不是每个感到“爽”的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陈桂林?

  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又要假装对三名小杀人犯的暴行感到震惊呢?

  我们,不应该反躬自省吗?

  02

  当我们被三个小杀人犯的残暴行为吓得目瞪口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是的,他们不是孤立的。

  从马加爵到药家鑫,从劳荣枝到吴谢宇……可以毫不困难地开一个长长地名单。

  也许我们更应该问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走向了沙化、原子化?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变成了“内卷”?

  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小白兔养成大灰狼”成了《甄嬛传》一类影视剧的主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黑暗森林法则”成了“天道”,人们对此都深信不疑?

  三个初中生,不正是按照“黑暗森林法则”行事的吗?

  社会主义,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新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但是,他们当年只是说,这会提高效率,却并没有说,这是一条通往黑暗森林的道路。

  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还能找到走出黑暗森林的道路吗?

查看余下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热门评论
郭老师剖析出该事件深层社会原因,值得全社会所有人深刻反思。
0条回复
自从弱肉强食成为经典名词,圣训,社会就朝着不安定的深坑滑去。
0条回复
当成人们还沾沾自喜,陶醉在物质生活累累硕果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殊不知,孩子们已经为我们挖好了深不见底的天坑!
0条回复
记得几年前批判刘慈欣的三体的时候,无数黑暗森林的拥趸对我口诛笔伐,甚至不乏一些偏左的朋友。希望社会能醒醒。
0条回复
也许我们更应该问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走向了沙化、原子化?+++++画了一个圈
0条回复
拒绝回归社会主义正轨,国家没有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是一个笑话。
0条回复
对长期推行的竞争机制该反思了,这种法则使人人都有危机感,都想战胜对手,占据高枝。没有了互助合作,没有了互相关爱,这不是我们要的主义。
0条回复
能下这个结论吗?都是些吃饭不干“正事”的一帮人;渐显的民族之害,始于“春天里的故事”。
0条回复
大家对邪教深恶痛绝,所以赞同陈桂林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0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