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新能源催生世界新秩序,中国如何把握机遇?

2024-03-24 453 0
作者: 王恺雯 来源: 观察者网

  全球能源政治一直是关乎各国核心利益的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化石能源因其在能源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和稀缺属性,对它们的争夺成为引发冲突的重要原因。如果有一天,油气井架被风电机组和光伏设备所取代,能源变得更容易获得,各国为能源利益大动干戈的概率是否会降低?国际秩序走向是否会改变?

  就职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青年学者张锐长期参与一线跨国能源治理活动,曾前往亚、非、拉美多国开展实地调研。他的新书《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于今年2月出版,聚焦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权力变革趋势、转型道路分歧、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问题。

  全球能源体系的“绿色剧变”将如何改变旧有能源权力格局?是加剧抑或弥合“南北鸿沟”?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应对?中国要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近年的俄乌冲突又给全球能源形势带来多大震动?近日,张锐接受观察者网专访,围绕一系列问题进行解读,同时也分享了自己考察非洲国家时的见闻。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编辑/冯雪】

  观察者网:您把气候危机、能源转型和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归为撼动全球能源政治的三大变量。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形势为何如此重要?

  张锐: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形势的影响可以用书中的两句话归纳,一句是“重塑全球能源流动的指挥棒”,另一句是“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催化剂”。

  所谓“重塑全球能源流动的指挥棒”,主要是指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气市场出现了“拒俄能源”和“用俄能源”的“阵营式分化”。美欧组建了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拒俄能源阵营”,把能源制裁作为迫使俄罗斯改变行为的一种手段。俄罗斯则以廉价能源产品为基础,以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希望打造一个全新的、规避西方制裁的能源出口网络。

  我们跳出俄欧关系的视野,可以看到欧洲周边正在出现各种新的能源联系。例如,在乌克兰危机前,欧盟对非洲能源合作的重点是推动非洲清洁能源开发,催促非洲国家加快停止化石燃料生产。但危机爆发后,欧盟出于自身能源安全利益,着力与非洲油气资源国加强合作,扩大对非洲油气的进口。尼日利亚-摩洛哥天然气管道这类大型项目在2022年获得了欧盟前期融资支持,这类合作可能为未来10-20年欧非经济关系指明新的方向。

  此前进展滞缓的跨国电网纷纷被提上区域发展日程。2022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决定共同开发近1200公里的黑海海底电缆,从阿塞拜疆进口更多电力,弥补中东欧的电力缺口。法国与阿联酋、沙特与希腊都在推进中东到欧洲的跨国电网开发,促进中东富余的光伏电力输往欧洲。这些新的能源通道不仅承载着电力贸易的功能,也会打开人们对于能源地缘政治的全新想象。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