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我国纺织鞋服业这么强,怎么还有这么多家庭作坊?

2024-04-12 2168 2
作者: 李婷 来源: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婷】

  最近笔者和团队成员到广东、福建两地的几个纺织鞋服的产业集群调研,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产业本身具有明显的“非正规”特点,这种非正规性不仅体现在空间形态上,还体现在工具、用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令笔者费解的是,纺织鞋服在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发展了几十年,十分成熟的产业,为什么依然会看起来如此“不正规”?即使位于广州城市中心地区或福建百强县核心区域的产业集群,亦是如此。这种非正规性,带来各种治理问题,也让政府很头疼,试图通过推进产业转移和合规化等手段来改变这一现状。

  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后,我们发现非正规经济是纺织鞋服产业集群的一个内生特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当前纺织鞋服产业维持竞争力的基础,要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认识和应对非正规经济,不可“一清了之”。

  城中村的绣花厂和烫钻厂

  非正规经济的内涵

  纺织鞋服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据统计,2021年,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共有企业142526户,共有企业14252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共4259户,仅占比2.99%[1]。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个体户,大多是家庭作坊。以某休闲服装产业集群为例,该集群制衣及配套企业共527家,其中有限公司210家,个体户317家。此外,还有不少没有进行工商登记、未纳统的家庭作坊。

  非正规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上,尤其是家庭作坊上。因为纺织鞋服产业的上中下游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经济主要集中在中游——鞋服加工和制造环节,这一环节的从业者以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家庭作坊为主。其非正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生产空间的非正规性。纺织鞋服产业集群中的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大多集中在城中村或者城郊村。与工业园区不同,产居混合是这一空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工厂和住宅插花式的分布上,存在大量“三合一(吃、住与生产在同一栋房子里)”和“二合一(住和生产在同一栋房子里)”的建筑。

  因为空间狭小,厂房内几乎被填满,包括那些不应该堆放杂物或者材料的空间,甚至有大量生产活动会需要外溢到公共空间。超厂经营的情况十分普遍,很多老板招工和找客户也都没有专门的空间,因此在村庄中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招工和找客户的企业主或者家庭作坊主。

  生产空间的非正规性还体现在环保、消防和安全等设施方面。很多厂房所在的土地和建筑本身都处于不合规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城中村大量厂房和民宅是在土地管理没有那么严格的时期“抢建”起来的,厂房建设的各种标准和要求也都比较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达、土地管理严格前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的地区,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都属于这一类型。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