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一定要支持与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以来,全国人民精神振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既具体又繁重,但是它对鼓舞全国人民进一步加强团结、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在发展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心胸更宽阔了,眼界看得更高更远了,自信心也在不断地加强。这些也都为我们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里,优秀的作品开始较大量地涌现出来。这些作品为人民提供着强大的精神鼓舞的力量。对于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曾经出现的某些乌烟瘴气的作品,起到了一定程度扫荡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层出不穷。
然而,今天似乎仍然有一些文学艺术作品跟我们时代的发展并不同步。有的创作者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他们的作品完全没有反映出在今天这个伟大时代中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有的作品,总是在一些角度上散发着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酸腐气息,似乎不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鼓劲,倒是在一个劲儿地泄气。更有一些作品,对历史恣意歪曲,胡编乱造,故意丑化、抹黑我们的人民,极力贬低我们的人民,向他们的西方主子邀功献媚。还有的作品,总模仿所谓无厘头的搞笑,既无聊又无趣。但这些作品的创作者还总是洋洋自得,还以为自己的作品是什么精品。在某些作品中,公开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不太多了,但在隐藏在背后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味道并没有散去。这种遮遮掩掩的方式总会暴露出某些人对今天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他们内心中的厌恶与仇恨。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决定》中,提到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一些需要做的工作。其中第(38)条中提到,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
《决定》中所提到的这些需要努力的方面,恰恰就是针对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中,所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引起社会不良反应的现实情况。我们的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但是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与这个主旋律在唱反调,在奏出一个又一个不和谐音。这样的状态显然与我们的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是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的。
多年来,我们有些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严重渗透与腐蚀,把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最恶毒最丑陋的东西当作他们进行创作的信条,当作文艺创作的天经地义,当作他们毕生创作中必须要遵循的法条。为此,他们总是拒绝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进行正当的文艺批评。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似乎只接受吹捧,只接受奉迎。任何一点批评,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会让他们跳起脚来,针对批评者一通海骂。他们心虚得很,真要对他们这些不良作品进行正当的批评,他们不但受不了,而且他们的底裤都会被扒下来。
《决定》中的第(39)条中还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人民,是人民中的英雄模范,是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是最能代表人民在创造历史进程中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形象。同时,以人民为中心还意味着,我们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是应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支持的。我们的文艺作品不是为了让少数创作者孤芳自赏、自娱自乐,更不是让某些创作者用来讽刺人民、挖苦人民、嘲笑人民。
在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军中,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国有资本是一支主力军。那么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里,也应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国有文艺力量,也应该有一支主力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这支国有文艺力量,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这其中的因素比较复杂。但有一个原因在于,我们负责文学艺术工作的某些党政部门,对支持党直接领导的文艺力量方面做得是很不够的。如果我们把党直接领导的文艺力量只是放在市场中,让他们自生自灭,只能随着市场的浪潮沉浮,这怎么可能把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所以大力加强我们对国有文艺力量的支持,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是我们有关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
在文艺批评领域里,我们一定要把曾经正常的文艺批评完全恢复起来,对于那些只知道追捧,不懂得批评的所谓评论家,如果他们实在无法胜任文艺批评的职责,就只能请他们离开。我们要组织一支我们自己的文艺批评的队伍,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武装之下,坚决进行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文艺批评。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我们除了对专业的创作队伍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外,也要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创作。他们本身都来自人民,他们最了解人民,最懂得人民。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应该最接地气。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有很多搞业余创作的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渠道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队伍之中。
我们有理由坚决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文学艺术事业也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进步。我们将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展示我们更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