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渗透、打压和颠覆就是一场严肃的阶级斗争
网友醉步男在他的文章里,提到了他所谓马克思晚年的困惑、列宁晚年的困惑,还有毛主席晚年的困惑。他认为,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但是在他的晚年,当时欧洲的工人运动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无政府主义、工联主义等在他看来是错误而且荒谬的理论所困扰,马克思没有看到在欧洲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与资产阶级进行艰苦斗争的力量。这一点,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欧洲工人运动中出现了大批工人贵族被资产阶级收买现象的存在所证实。第二国际最终走向了破产。
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是也证实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所说的,在资本主义的某一个国家之内,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而且需要在几个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发生,才能同时取得胜利的判断。
当然,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这个世界体系中,某一个单一的脆弱的链条有可能被首先打断,在这个国家里首先爆发了革命,而且也能够取得胜利。苏维埃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抗住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俄国革命的干预,而且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能够不受这个经济危机的影响,独自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并且能够成为仅次于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之后的一个强大的国家。
然而,苏联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渗透与破坏,采取了严厉的肃反政策。然而过度的暴力损害了苏联自身的强大力量,而在苏联的后期,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原来过度的暴力转而成为从根本上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甚至向资本主义做出更多妥协的做法,以至于完全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
在马克思的年代,提出的问题是劳动者大众如何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力量,从而不被资产阶级收买和瓦解。在列宁斯大林时代,提出的问题是劳动者大众如何真正掌握国家权力。列宁针对这个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坚强有力的先锋队组织,即建立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确实很强大,也很有力量。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这个政党也为苏联的建设与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然而到了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年代,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个政党里有相当一批领导者不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成为了贪图个人私有财产和特权的官僚,最终走上了与广大劳动者大众相对立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前夕,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也是为了防范取得胜利后的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走上一条腐败变质的错误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较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