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从基因盲盒、基因编辑到阶级斗争的基因军备竞赛

2024-08-02 702 0
作者: 陈俊杰 来源: 红歌会网

      如果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变性人能被贴上“普世价值包容性”的标签,贺建奎等基因编辑“科学怪人”的暗网拥趸呢?传统的基因盲盒之外的基因军备竞赛会否导致全人类的阶级斗争延伸到任何机构都防不胜防的黑科技领域?

  一、“完美基因”离普通人还有多远?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在1909年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之义首创“基因(Gene)”一词,此后的科学家们为解开生命的密码而薪火相传至今。CRISPR技术的先驱张锋认为,科学家、媒体、政策制定者、生物伦理学家都有义务将CRISPR变成真正的治疗工具,但这离我们还比较遥远,“定制婴儿”则更加遥远。我们对生物机理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没法想象那些东西会是什,目前我们连导致镰状细胞病的基因变异都治不好,哪怕一个变异都搞不定。美国范德堡大学科学史学家迈克尔·贝斯的《被重新设计的人类子孙:生物工程社会里的生活》一书称:“生物工程将是涤荡人类的下一波技术浪潮,它的影响之深刻,将超越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我们将因此获得一种强大的能力,但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很好地控制它。”人类能通过生物强化技术使自身能力达到空前水平时,生于贫穷之家的后代就很难出人头地。这将使贫富差距始终存在,如果我们无法在全社会普及这样的技术,全球性的生物学分支阶层就会越来越固化。“我们必须谨慎,但没有理由认为这些技术天生就与美好的世界不相容。选择权在于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家庭、社群、国家与人类的一份子。在所有这些层面上,如何为这种迅速的变化做好准备,我们将面临一系列艰难的选择。”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与治理》认为,在条件高度受限的情况下,美国应允许科学家从事编辑人类活胚胎的研究,特别是在有很大可能能防止婴儿罹患严重遗传疾病而且不存在“合理替代方案”时,编辑人类精子、卵子与胚胎的临床试验应得到允许。四十亿年前的原始生命主要是靠随机突变与自然选择的一个方式去生存的,而我们现在正在通过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加速进化过程使之成为一种能非自然选择、定向变异的过程。希望变得更聪明、更强壮、更美丽是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基因编辑技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那些有遗传缺陷的基因。人类一旦踏上了基因治疗之路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基因改良的问题,比如用基因组数据加上其他数据一起建立我们对生命、医疗与健康的全新认识,从组织工程、细胞层面的治疗与基因治疗三个层面攻克疾病延缓衰老。我们将有可能在基因出问题即疾病爆发之前及时治疗,但这中间有很大的伦理上的问题,所以这条路还很长。基因修复的未来不是梦,这本来是传说中的“上帝”的禁区,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终将插手。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